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新闻
资金告急能否影响钢贸业整合?
关键词:国内钢市,钢贸业,资金面  发布时间:2012-08-07

  最近有人预测,现在银行业收紧钢贸商贷款周期,未来钢贸商的资金告急,将大量倒闭,全国20万钢贸商最后将被挤压掉一半。如此这般预测,究竟有几成可信度呢?其实,影响钢贸业整合的因素有许多,资金只是众多因素之一。真正起到决定作用的,应该是经营环境,当然也包括各项经济政策。

  钢贸业资金告急真相

  自去年11月份以来,上海钢贸圈资金面遭遇紧缩,不少企业资金链运作遇到困难。特别是在业内重复质押、报假流水账、专款不专用等事件暴露后,银行为确保资金运作安全,不得不采取措施加强了监管力度,使得钢贸商原本已紧缩的资金面更加紧张。那么,为什么在2008年金融危机时钢贸行业能借助4万亿元投资之力,掀起一波快速发展浪潮,而当大家一致认为经济回暖的时刻又遇到资金告急的厄运呢?钢贸行业这一轮资金告急,主要是由以下两个因素造成的:

  第一,经营成本提高,赢利率下降。据一位业内资深人士透露,2004年时,整个钢材市场还处在供不应求的大环境里,螺纹钢吨钢经营成本在2000元左右,钢贸商利用市场行情波动,能获利10%~100%。如今,市场出现供大于求的局面,行情长期处于“倒挂”之中,整个行业出现“大做大亏,小做小亏,不做也亏”的状态。来自一线的销售人员反映,吨钢如果能赢利10元~20元的话,就能抛货了。也就是说,2004年吨钢经营成本2000元,起码能赚200元;如今要赚200元,就得销售10吨螺纹钢,且每吨价格已达到4000元,得投入40000元。就如业内流传的一句口头禅那样:“投下了真金白银操破了心,赚到的只是卖白菜的钱。”经营成本上升,赢利能力下降,自然会引发行业对资金需求的欲望———薄利多销。这么一来,就得投入巨大的资金量。

  第二,阶段性扩张过猛,后续资金难以为继。在本次上海钢贸圈资金告急前两年里,钢贸行业已经面临经营成本上升、赢利率下降的问题,众多企业顺从调整结构大势,谋求多元经营,为企业探寻新的利润增长点。

  钢贸行业多元经营涉足的领域很多,归纳起来可分业内和业外两大块:业内向上下游两端服务延伸,经营铁矿石,兴办钢材市场和钢贸行业金融担保公司,开展加工配送和运输业务等。据不完全统计,上海钢贸企业在2010年前后,到全国各地开办了100多家钢材市场。业外则涉足房地产、酒业、建材业、餐饮业等。

  任何扩张都需要投入对等的资金,一些自不量力、扩张过度的企业就容易陷入资金短缺的困境。在过度扩张的过程中,企业往往会犯一个错误,把短期融贷来的钱用在长期项目上,导致违背银行最忌讳的界定———专款专用,这也是资金运作中产生风险的主要因素之一。基于此,本轮业内资金告急的重点对象是一些过度扩张的企业,一旦遭遇资金收缩,就会有资金链断裂的风险。

  绝大多数中小钢贸商不受银行缩贷影响

  在钢铁产业链上,钢贸行业是一个相对安全的行业,只要是做纯贸易的,经营风险要比上下游企业低得多。一些不做库存的小钢贸商,经营成本很低,集中在钢材市场大厅里办公,专门从事“搬砖头”业务,瞅准赢利机会才投入成本捞一票。还有一些钢贸商,专门做库存,除了提取吃用开销的钱外,把原始投入的资本和由此产生的赢利都放在库存上,不论行情好与坏,让库存不停歇地滚,赚不赚到钱全在库存量上得到反映。几年下来后,这类企业大多数没有赚到钱,但库存从数百吨上升至数千吨,赚了的货也应算是赚到了。据统计,这些小钢贸企业一般人员在10人以下,年销售量在5万吨以下,而占业内企业总量的比例则高达65.78%。企业拥有11人~50人的,在钢贸行业里已经属于中型企业,占业内企业总量的31.13%,年销售量在5万吨~20万吨。大型企业的员工人数在50人以上,在业内企业总量上只占有2.85%,年销售量在20万吨以上。

  从上述小、中、大企业占比情况看,小、中型企业中的绝大多数,都是搞传统贸易的,就是想直接到银行贷款也不太容易,靠的是自有资金经营。银行放贷也好缩贷也罢,企业经营几乎不会受到太大的影响。因此,占有行业绝大多数份额的钢贸企业是不受缩贷或断贷影响的。因扩张过度而遭遇资金链断裂风险的钢贸企业一般来说都是大型企业,一旦出了事产生的影响也是不小的,但其在行业内所占份额却不大。“全国20万钢贸商最后将被挤压掉一半”的预测显然不可能实现。

  整合更多受到经营环境影响

  钢贸行业要“瘦身”,是行业发展的必然,资金所起的作用几乎是微乎其微的。每年都有因资金链断裂而倒闭的钢贸企业,所占总量的比例为2%~3%。与此同时,还有更多人涌入这个行业谋求发展,这是行业在社会经济结构中所扮演的角色决定的,因此钢贸企业总量的多少应该是与经营环境相适应的。

  近年来,虽然我国钢铁物流行业取得了长足进步,但与先进国家相比,尚处于刚起步阶段,落后是难免的。要改变落后的面貌,需要做的事情有很多,其中很重要的一点是适者生存。这一个“适”可以从两大方面来说:一为适应企业经营特色,做到扬长避短;二为适应市场经营环境,根据客户实际需要,提供有效服务。

  目前,钢贸行业存在散、乱、差的业态,是由现实的经营环境造成的。在一个产业链上,当上下游企业有待整合之际,中游行业怎么可能集中起来呢?但这并非为安于现状找借口,而是在认清这一现实的基础上,变“散”为“整”,变“乱”为“顺”,变“差”为“好”。通常来说,一个刚发展起来的行业都会存在散、乱、差的业态,既是行业问题所在,又是行业发展空间所在,会吸引众多企业家到这个行业里淘金。在2008年之前,全国钢贸企业号称有15万家,遭遇全球金融风暴洗礼后,目前这个行业不仅没有萎缩,反而在量上增加到20万家。若干年过去以后,20万这个数字肯定还会发生变化。原因很简单,上游的钢厂在整合,下游制造业也不甘落后,组建集团公司,试行集体采购。产业链上的上下游企业的整合刚刚拉开帷幕,这一阶段钢贸行业散、乱、差的状况还将延续下去。只有当上下游企业完成整合后,钢贸企业才会进入逐渐“瘦身”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