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最新的数据显示,目前的钢材均价与2008年6月相比,已经下跌了44.5%。钢价的快速下跌,倒逼了包括矿石、焦炭等上游产品的下跌。在国际需求不旺,国内4万亿元投资率先促进基建市场对低端钢材需求的同时,钢铁行业振兴规划中淘汰落后产能,加速行业整合的目标正遭遇着市场的考验,钢铁及其上游产业回暖尚需时日。
“直到现在,国内精矿的价格还在下跌当中。”4月22日,河北钢铁集团(以下简称河钢)宣传部
国际现货价格仍在不断创出新低。4月23日,印度63.5%粉矿天津港、日照港现货价格(即最终板车价,包括到岸价、运费、各类杂费)均为510元~520元/吨。而3月31日时,这个价格还在540元/吨。
据河北省商务厅2009年2月的数据显示,河北省2008年铁矿石总产量3.8亿吨,占到全国的46.17%,但目前,该地区的独立铁矿石企业因为顶不住矿石价格的暴跌,大多已经被迫关闭。
钢厂自有矿山:煎熬中生存
自2008年6月通过兼并唐钢和邯钢集团成立河钢以来,河钢的自有矿业公司仍处于整合阶段。“为了保障13000人的就业,我们仍然在坚持开采和经营。”
2008年,河钢的精矿总产量为510多万吨,2009年因为新扩能项目已经批准投产,总产量计划提高至625万吨。“如果市场调整,实际产量会低于这个数字。”
“保守估算,即便是开采较容易的露天矿,税后的开采成本也要400多元一吨,井下矿的成本更高,估算也相对更难。”冶金工业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刘海民告诉记者。而安徽的民营钢铁公司长江钢铁的销售经理罗俊估算,这个成本平均应在500元~600元/吨,已经和市场上铁精粉的价格持平。
而据记者从包钢、马钢等钢铁企业处了解到,这些大型钢铁企业的自有矿山同样在坚持开采。“如果和市场购买的价格差不多,我们还是会尽量用自己的。”包钢(集团)销售公司经理刘锐对记者表示。
民营独立矿山:进口低价矿挤压生存空间?
钢厂自有矿山的工人们还是幸运的。
刚刚从河南调研回来的兰格钢铁网铁矿石分析师孙明发现,大量民营的独立矿山已经关闭,原来那些选矿厂已经不再经营将原矿加工成精粉的生意,转而做起了国外铁矿石进口的贸易。这种现状记者也得到了河南省商务厅一位工作人员的证实。
在4月初,正值长协矿价新的财年起算日,中国钢企提出,只支付2008年长协矿价的60%,回到2007年的水平,而三大铁矿石供应商则认为,降价20%~30%合适。
当时有外媒认为,虽然今年铁矿石长协价谈判首次有利于中国,但如果中国压价力度过大,可能使主要生产低品级铁矿石的中国小型矿商无法生存。然而,外媒的这一观点遭到中钢协秘书长单尚华的驳斥。“一二月份的统计数据显示,我国矿山产量增长14%,而且骨干矿山均为大型钢厂的自有矿山,他们并未减产。”单尚华指出
然而,单尚华的话音刚落,3月份的统计数据显示,国内原矿比去年同期下降了1.1%。其中下跌绝对值最大的正是河北,达到255.38亿吨,下跌了9.9%。其次是山西,下跌96.53亿吨,约29.4%。
外媒此前的说法似乎正在成为现实。
“国内矿石已经没有任何降价余地,大量涌入的进口低价铁矿石正在挤压国内矿产企业的生存空间。”河钢市场部部长韩卫东日前在“钢之家”举办的第五届钢铁产业发展会议上如是说。
“国内钢铁企业自有矿山储量占总储量的89%,独立矿山只占总储量的11%。”兰格钢铁网信息研究中心王国清告诉记者,正是顶着压力并未停产的“河钢们”使得国内矿石企业的危难尚未呈现全面爆发的态势,“但是这些大型钢企可能也快顶不住了。”王国清说。
不过,在中国冶金矿山企业协会顾问邹健看来,从根本上讲,是目前铁矿石全球供过于求的局面导致了铁矿石价格的暴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