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新闻
钢贸寒冬众生相
关键词:国内钢市,唐山,钢材市场,钢贸商  发布时间:2012-11-26

  2012年,很多钢贸商心中恐怕只有一个词——“失望”。原本盼望着“金三银四”,结果没盼来;后来又盼望“金九银十”,还是没盼来。盼来盼去,这就到11月份,淡季了。

  等待

  在唐山市路南区钢材市场,不少商户都安装着大玻璃窗户。透过窗户可以清楚地看到一些公司的老板在“悠闲”地喝着“功夫茶”。

  “原本每天还能接到几个电话,不管是问价还是准备要货,起码有些事可做。但最近几天,连这种电话都很少了。不过,现在毕竟是淡季,可以理解。”一位钢贸老板说。

  谈起今后的打算,他颇有些无奈地说:“等着呗,看看明年的情况怎么样吧。”

  在唐山市吉祥钢材市场,老李从2000年开始做钢贸生意。他在吉祥钢材市场中,按资历讲属于“老大哥”级别的。

  面对今年的形势,他也有些无可奈何:“干了这么多年钢贸,还真没见过像今年这样的。”老李喝了口水说,“来个大起大落也成啊,除了9月份那几天,这一年你见过价格有过快速上涨吗?赔,让你一点点儿地赔;挣,死活让你挣不着!还不如来个大起大落,弄个痛快的!”老李突然变得有些激动。

  对于今后的打算,老李说:“等着呗。”

  撤离

  在唐山市路南区钢材市场内,几个门市已经被腾空。而几个月之前,记者到这里来采访时,其中一家门市还有钢贸商在经营着,如今却已是人去屋空。“市场不好,这家公司实在挺不过去了,越干越赔钱,关门了。”知情者透露。

  要做钢贸生意,必须要有大量的资金做保证。之前融资环境好的时候,还可以通过银行贷款解决一部分资金问题。

  但随着市场进入“寒冬”,钢贸商的资金流动问题逐渐浮出水面:一方面钢厂让交保证金;另一方面货卖不动,或者好不容易卖了点货,但货款不能及时收上来,一不小心就会使自己的资金链出现问题。

  于是,有些钢贸商撤出了钢贸领域,转而投向其他行业。老王就是其中一个,今年他转行做起了印刷。“钢贸需要的资金量太大,而且今年又不挣钱,有些撑不住了。”老王说。

  而步入一个新的领域,风险同样不小。“原本以为印刷行业会好做一些,其实真正进入这个行业才发现也不好做,竞争也是同样激烈。”

  期望

  尽管行业不景气,尽管目前已经步入淡季,但仍有一些钢贸商以积极的姿态迎接挑战。唐山市和荣物资有限公司总经理袁和平没有闲着,他有着自己的计划。“今年生意不好做,我得弄明白为什么不好做;下游市场打不开,我得亲自去看看下游市场究竟是个什么情况。只有亲自到下游市场去转转才能真正了解下游,不能只听专家说。”袁和平说。

  为此,袁和平和公司的几个骨干业务员奔赴山东、河南等地,调查了解下游的市场情况。“虽然调查结果有些让人吃惊,下游开工情况之差让人有些失望,但我们掌握了第一手资料,可以有针对性地采取一些措施。”

  除了调查市场,他还利用“淡季”时间,购买一些营销知识光盘,对员工进行培训。“利用空闲时间进行充电,以待来年!”袁和平说。

  而唐山市青坤贸易有限公司总经理王立青也对钢贸行业的未来充满信心。

  在她看来,钢铁产业作为结构性材料的主体地位并没有变,我国推进完成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仍在继续,钢铁需求量回暖机会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