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2日~7月26日,国内主要钢材品种价格继续小涨,但涨幅略有收缩。截至7月26日,国内主要城市ф20mmHRB400螺纹钢平均价格为3605元/吨,比7月19日上涨了25元/吨;ф8mm高线平均价格为3575元/吨,比7月19日上涨了40元/吨;4.75mm热轧卷板平均价格为3670元/吨,比7月19日上涨了30元/吨;1.0mm冷轧卷板平均价格为4450元/吨,与7月19日相比上涨了15元/吨;20mm中厚板平均价格为3665元/吨,与7月19日相比上涨了15元/吨。
这一周,宏观面传出国务院部署铁路投融资体制改革和央行将对产能过剩行业实施差别化政策等两大利好消息,长期来看分别对促进需求释放、调节资源供应方面有利好作用;近期钢厂向市场投放的资源量偏少,使得市场供应压力略有缓解,但是下游需求方面并未完全“脱困”;主要生产原料市场在钢价维持坚挺的背景下,呈现稳中小幅上行的态势;商家销售量虽逐日下滑,但挺价意愿较强。在这种情况下,预计后期钢价涨后趋稳震荡的概率较大。
宏观面政策不乏利好关键在于落实
这一周,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铁路投融资体制改革,央行表示将对产能过剩行业区分不同情况实施差别化政策等利好消息传出,如果这些政策得以落实,那么从长期来看,有助于拉动钢材需求释放,调节市场资源供应量。
7月24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会议强调,要按照统筹规划、多元投资、市场运作、政策配套的基本思路,推进铁路投融资体制改革。通过改革,全面开放铁路建设市场,优先建设中西部和贫困地区的铁路及相关设施。为此,一要多方式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以中央财政性资金为引导,吸引社会资本投入,设立铁路发展基金,创新铁路债券发行品种和方式。二要向地方和社会资本开放城际铁路、市域(郊)铁路、资源开发性铁路等的所有权和经营权。三要加大力度盘活铁路用地资源,搞好综合开发利用,以开发收益支持铁路发展。四要加快前期工作,使“十二五”规划确定的重点项目及时开工,按合理工期推进,确保工程质量。推进铁路投融资体制改革,说明后期铁路建设的力度和速度非但不会放缓,还有进一步加快的趋势,这有助于促进铁路用钢需求的释放。
针对媒体有关“央行禁向水泥、钢铁等近10个过剩行业发放新增贷款”的传闻,央行近期对此予以澄清,称并未就产能过剩行业贷款融资问题下发内部通知,但央行强调,将积极引导和督促金融机构优化信贷结构,按照“消化一批、转移一批、整合一批、淘汰一批”的要求,对产能过剩行业区分不同情况,实施差别化政策,把化解产能过剩矛盾作为深化金融服务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扎实有效推进。事实上,7月上旬国务院也曾要求,对属于淘汰落后产能的企业,要通过保全资产和不良贷款转让、贷款损失核销等方式支持压产退市;严禁对产能严重过剩行业违规建设项目提供任何形式的新增授信和直接融资,防止盲目投资加剧产能过剩。上述消息意味着今后钢铁等产能过剩行业获得融资的难度将加大,或间接促进钢铁行业化解过剩产能的进程,进而缓解钢市的供应压力。
供需面供应压力稍缓需求尚待改善
这一周,钢厂向市场投放的资源量仍然偏少,部分规格依然短缺,市场供应压力暂缓;但制造业PMI(采购经理指数)降至新低,意味着下游需求尚未完全摆脱困境。
从供应方面来看,由于钢厂8月份订货价格小幅调涨及资金紧张,贸易商订货态度仍然谨慎,造成钢厂订货合同不足,出厂挂牌价与实际订货价仍保持较大差距,钢厂库存仍在增加。但社会库存进一步下降。截至7月26日,全国主要城市钢材社会库存总量约为1540万吨,连续19周环比下滑。其中,螺纹钢社会库存量约为680万吨;较去年同期低近10万吨,较年内高位1100万吨大幅回落约420万吨,显示市场去库存化仍未结束。从另一种角度来说,市场库存过度下降也反映出贸易商对后市信心不足。虽然低库存有利于钢价上行,但并不能反应真实的供需情况。
从产量数据来看,7月上旬,粗钢产量明显回落,日均产量旬环比下降10万吨,明显超出市场预期。但这一情况与7月上旬唐山高炉开工率持续稳定在91%左右的状况不符,而因环保问题关停的企业也不足以影响10万吨的日均产量。因此,7月上旬粗钢产量的下降主要得益于主流大钢厂的季节性检修。如宝钢、武钢、鞍钢等都安排了季节性的年度检修。但随着7月份以来的钢价上涨,唐山地区高炉开工率有所回升,7月14日唐山地区高炉开工率为93.7%,环比增加0.6个百分点,按此测算,后期粗钢产量仍有出现增长的可能。而且前期价格反弹后,钢厂盈利状况改善,增产动力也逐渐增强。如果粗钢产量的下降不能持续,那么钢价仍难以持续反弹,并有可能重新回到低位震荡整理的轨道。
从需求面来看,下游需求尚未“脱困”。近日,汇丰PMI预览值降至47.7%,为11个月来的新低,反映出制造业仍不景气,也预示着下游需求没有根本改善。
从终端行业来看,在铁路建设方面,铁路投融资体制改革方案有望年底前出台,社会资本进入铁路领域的条件继续放宽。另外,铁路车辆招标也有望于近期重启。根据原铁道部年初制订的计划,今年计划采购1000辆机车、290列动车组以及4万辆货车,采购金额约1070亿元,相比2012年的900亿元同比增长约18.9%左右。这在一定程度上有望拉动相关用钢需求。不过由于货运需求不足,机车和货车招标有低于目标的可能。同时,汽车行业淡季销量增长扎实,第三季度仍然可期。
不过,6月份,家用空调产销量同比微降,节能家电销售进入疲软期。家电行业板材需求可能受限。
综合来看,因为产能压力的产期存在,需求尚未脱困的客观事实,钢价的上行之势随时有可能被压制。
成本面矿价稳中小涨钢厂继续压库
这一周,受钢价持续上涨的影响,主要生产原料价格整体稳中小幅上涨,钢厂仍维持少量、多频次采购的操作策略。
进口铁矿石价格小幅上涨。截至7月26日,青岛港62.5%品位纽曼粉矿报价910元/吨,与7月19日相比小幅上涨了10元/吨。近期部分钢厂有补库意向,采购意愿较强,因此现货报价普遍稳中偏高,市场有拉涨情绪。部分地区资源紧缺,成交价格稍高。贸易商对短期市场比较看好,惜货销售。预计后期进口矿市场将稳中小幅向上波动。
国产矿市场以稳定为主。截至7月26日,河北迁安地区66%铁精粉报价1040元/吨,与7月19日持平。个别地区的矿山企业对后期市场持乐观态度,表示将在现有价格基础上上调20元/吨~30元/吨,现在因无库存压力而暂停销售。而钢厂方面,目前河北地区钢厂库存基本保持在一周左右的水平,高位的也只有10天左右。因价格、资金等问题,钢厂只少量补库。预计后期国产矿市场将呈现稳中小幅上扬的态势。
冶金焦市场维持稳定。截至7月26日,山西长治地区一级冶金焦报价1250元/吨,与7月19日持平。由于目前钢厂库存水平不一,各地冶金焦报价较乱,各地焦企主要根据自身的库存、生产情况制定报价。市场整体表现出焦企盼涨、而钢厂不接受的局面。分地区来看,华北地区部分焦企报价略有上调,但钢厂多以观望为主;华东地区焦企开工率在80%左右,部分企业满负荷生产,价格暂稳。临近月末,由于东北地区钢厂库存偏低,采购相对活跃,因此当地部分焦炭企业拉涨价格,部分钢厂已接受20元/吨~30元/吨的拉涨幅度。此外,有传闻称炼焦煤价格将有所上调,给焦炭市场一定支撑,不排除后期冶金焦价格有小幅上调的可能。
预期面成交由强转弱商家心态较好
这一周,从价格走势来看,品种分化现象有所显现,即建筑钢材走势略强于板材,整体先强后弱,商家心态普遍较好,挺价意愿仍然较强。
据钢贸商反映,这一周随着价格的盘整,市场成交情况由强转弱。例如,在北京市场,市场成交量呈逐日下降的态势。从7月22日~7月25日,建筑钢材成交量分别为25500吨,25250吨,21100吨,19100吨,下滑趋势比较明显。尽管如此,商家仍没有主动下调报价的意愿。贸易商表示,“虽然成交量不能跟进,但价格好不容易涨上来了,能挺则挺。”南方市场的资源量比较紧张,钢厂的资源投放量仍然不足,还有断档的现象。
与此同时,从7月初至今,进口铁矿石价格持续上涨,逼近130美元/吨,涨幅达到11.2%,原料成本上升推高钢材涨价预期。此外,近期宏观面的一些利好消息也对市场信心有明显提振作用。因此,总体来看,商家心态普遍较好。
不过,目前毕竟是消费淡季,且庞大的产能是难以改变的客观现实,整体供求矛盾并没有根本性改善。最新的汇丰PMI指数(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降至新低,也对市场形成不小的冲击。部分钢贸商认为,随着近来远期电子盘的震荡盘整以及市场成交量的下滑,后市将进入调整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