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新闻
11月热轧难有突破
关键词:国内钢市,热轧,钢贸商  发布时间:2012-10-30

  10月中旬以后在低需求和低库存两个主导因素的持续对峙下,钢贸商一直保持着较强的挺价心理,因此热轧一直处于窄幅盘整的状态,不过传统淡季即将来临,热轧又会如何前行呢?笔者对此略作分析。

  需求难有改观。

  前期钢价出现上涨并且伴随着短暂的需求释放,不过中旬以后下游的实质需求仍是少的可怜,贸易商的成交量始终徘徊在低位。随着传统淡季的来临,下游需求可能要面临更为严峻的挑战。首先以北方为首的天气已经开始转冷,建筑工地的施工将逐渐减少,与之相对应的采购量也会下降。其次,虽然国务院、发改委近期强调要确保完成今年的铁路投资计划,但是资金落实的困难给任务的完成量打出了一个大大的问号,即使铁路投资能有效完成,对用钢需求的提振也是有限的,因为铁路建设在总需求中的占比较小,而份额较大的基础建设和机械制造仍保持萎靡不振的状态。总体来看,冬季的需求或持续走低,这对市价上涨起着一定的抑制作用。

  供给或逐步回升。

  目前各地的资源量均较低,缺货断档的现象仍在延续,截止26日全国热轧的库存总量降至335.64万吨,为今年的最低点,但是此前钢价的上涨增加了钢厂的盈利空间,因此复产积极性提升。据中国钢铁工业协会最新数据显示,2012年10月中旬重点大中型企业粗钢日均产量为160.61万吨,旬环比增长1.42%;预估10月中旬全国粗钢日均产量为199.92万吨,旬环比增长4.33%,产量连续增加,并且增长率在提高,这表明产量过剩的形势仍在加剧,后期钢厂可能会加大对市场的供应量,对钢价形成一定的压制作用。

  原料难有上涨空间。

  9月钢价的反弹使得钢厂利润有所增加,因此生产积极性增加,铁矿石港口库存相应地大幅下降,至10月26日,铁矿石港口库存已经降至9082万吨。而且成交的好转也带动铁矿石价格的走高,目前62%品位普氏指数已重新站上120美元/吨平台,上涨幅度超过30%。不过长期来看,国内经济复苏的脚步仍较缓慢,成品材疲软的需求或制约钢厂持续的补库行为,因此笔者认为原料价格难有长期走高的推动因素。

  综上所述,11月以后产能过剩的形势进一步加剧,市场供给的压力或逐渐增大,这对钢价的上涨有一定的阻碍作用,并且传统淡季下需求萎缩不可忽视,发改委强调的必须完成的铁路投资计划也难以实现,因此供需矛盾或持续制约市价走高,而原料市场也缺乏继续上涨的条件。综合来看,11月份热轧的总体趋势是走低的,并且可能从下旬开始表现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