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新闻
钢贸商一日实录
关键词:国内钢市,西安,钢贸商一日实录  发布时间:2013-07-16

  7月2日早上8点多,前一天40摄氏度的高温闷热天气仍在延续,《中国冶金报》记者走进西安北郊的大舜钢材交易市场,里面的钢贸商们开始陆续到场开门迎客。

  酒钢西安销售公司经理周彪的办公室位于这个市场三层楼的最北面。他走进办公室边打开电脑边对记者说:“先看国内有无大事,再看期货和各大城市的钢市行情,9∶20要开定价会,然后给十几家代理商发出今天的钢材销售指导价格,同时根据代理商订货和到款情况分配资源。”看到他大口喝水的样子,记者问:“头一回在西安过夏天,得有个适应过程吧?”这个从小在甘肃长大的“80后”边敲击键盘边答:“正在适应啊,别人怎样过咱就怎样过……”他突然停下了手中的活儿,将电脑屏幕扭转向记者这边,话语中透露着欣喜:“您看,这几天西安建筑钢材价格小涨,每吨保持10元~20元的幅度,行情稳住了。”

  需求增量难挡过剩压力

  周彪从酒钢总部调到西安负责钢材销售有半年多的时间了。此前,他也从事钢材贸易,但从未像现在这样感到市场的艰难。

  “最难过的是3月份。当时西安市场的线材、螺纹钢、板材库存达到117万吨,是历史最高点。”周彪说。回首上半年,周彪认为当时库存高的主要原因是春节期间钢厂集中到货而市场启动较慢。他说,从全国基本情况来看,今年“五一”一过就宣告了2013年上半年钢材市场传统旺季的终结,传统意义上的“金三银四”并未能达到预期,主要钢种跌幅近300元/吨,个别钢种下跌空间甚至超过400元/吨。供应过大的“硬伤”、终端需求释放远低于市场预期,是钢价在今年传统旺季持续走弱的主要因素。“从西安市场来看,终端需求是小幅增长的,但钢铁产能增长的速度远远超过了需求。建筑钢材经过最近两个月的去库存化和需求释放,呈现稳中回升的格局,然而相对较小的需求增量还是难以阻挡高产量、高库存的压力。”

  周彪认为下半年这种情况会有所变化,但不会太大。春节以来,全国钢厂日均粗钢产量始终维持在200万吨以上的高位,并多次刷新历史新高。比如唐山地区,6月27日统计数据显示高炉开工率约为91.03%,连续4周持平,即在6月份里,这一数据均维持在同一水平线。而在去年八九月份的减产潮中,唐山地区高炉开工率曾一度降至84%左右。“河北、山西地区不少钢材大举进军西北,使得西安这样的西北地区中心市场不堪承受。”周彪说道。

  不过,今年100万吨的钢材销售任务,截止到6月底,周彪已完成销售50万吨多,实现了时间过半、任务过半。谈到上半年圆满完成任务的取胜之道,周彪总结了一句话:“贴得近,看得远,总能发现市场的希望。”

  市场行情难言乐观

  上午10点30分左右,书生模样的李建涛走进周彪办公室。今年31岁的李建涛是陕西展志实业有限公司销售经理,主营酒钢建筑钢材。在西安几家较大的钢材市场里,李建涛所在公司都租有办公地点,在大舜钢材市场也有一间办公室。他解释说:“主要是为了贴近市场,掌握信息源,同时也为了进出货开票方便。”

  因为另外有客来访,记者和李建涛离开周彪的办公室。李建涛说要回到他主要办公地点———西安最大的钢材交易市场西安中储物资城钢材市场,记者提出一同过去看看。

  李建涛6年前大学毕业后开始从事钢贸工作,按理说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他说最看不懂的是今年的市场。刚参加工作时,他也常遇到行情不好的时候,但只要扛过一段时间,不出3个月,行情就会好转。他说:“今年最难的是市场形势一直不佳,具体表现在价格单边直降,大家付出的精力和汗水都要比往年多,但回报甚微。”

  中午吃过饭,《中国冶金报》记者随李建涛来到西安中储物资城钢材市场A区。李建涛在这里的办公室是一间约30平方米的房间隔离成三间房的最小房间。他指着另外两间房说:“前面房间里都是业务员,后面的是财务室。业务员开票后,财务人员通过网银或市场大门口的银行确认款到盖章后就可以提货了”。

  李建涛将办公桌上的电脑打开,上面显示出7月2日酒钢给他们公司分配的资源情况,他指着电脑屏幕解释道:“昨天给了400吨,今天给了200吨。但我们昨天卖出去529吨,其中中厚板20吨,卷板125吨,建筑钢材384吨,在厂家的基础上每吨加价20元。这两天直径22毫米的螺纹钢缺货,就每吨加价30元。现在的市场价格都是透明的,不能乱要价。每吨高出20元/吨~30元/吨不能算赚钱,因为还有很多人工成本,而且在3月份的一段时间,每吨要倒贴50元。”

  从未考虑退出钢贸行业

  记者过去经常去西安中储物资城钢材市场,钢材销售火爆时期,不仅市场大门口拉运钢材的车辆排起长龙,而且还一店难求,当时进驻这里的贸易商近600家,年交易额在50亿元以上。下午时分,记者竟发现有的店面还没有开门,这是因为如今不少钢贸商将注意力转移至房地产或更赚钱的行业。记者前几天就遇见一位曾是钢贸商的家庭绿色景观设计公司的老板,他和几个钢贸商合伙投入4000万元转行开办了现在的公司。

  “的确,以前行情好的时候,吨钢利润可达300元~500元,现在钢贸的利润非常薄,有20元的利润就相当不错了。”李建涛说他出生在农村家庭,这几年靠卖钢材在城里安了家,贷款买了房,现在4岁孩子上幼儿园每月费用就要1000多元,生活压力挺大的,“但我从未考虑退出钢贸行业,相反,还挺喜欢这个行业的。”

  虽然上半年没有挣到钱,但他觉得有些经验值得总结。他对《中国冶金报》记者表示:“昨天卖了500多吨钢材,总计30多笔,最少的量只有一吨。这说明什么?一是市场需求是有的,二是客户终端蓄水池的功能已经消失,三是快进快出和悉心服务很重要。”

  下午4点多,记者走出钢材市场时发现,已经酷热10多天的西安竟然刚刚下起了场暴雨。虽然仅仅是雨过地皮湿,但多少也缓解了大地的焦渴。这让记者不由得回味起早上周彪说的话:“天不能总是这样热下去。既然大环境改变不了,那么我们只能从自身出发,主动去适应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