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南方都市报报道,15日,商务部下属信用评级与认证中心发布了《中国非金融上市公司财务安全评估报告》(下称《报告》),称涉嫌财务粉饰的房地产上市公司有96家,其行业占比达74 .42%。
南都记者从有关渠道获悉的这份报告显示,2013年是中国上市公司总体财务安全状况近5年中最差的一年,从20个行业财务安全指数的绝对值来看,房地产行业指数最低,行业整体财务风险最大。
“我们中心会针对全国规模企业做评级认证,这个过程中发现企业出现亏损后拿账面数据做文章的,‘大有人在’。”信用评级与认证中心有关负责人昨日接受南都记者采访时表示。同策咨询研究总监张宏伟向南都记者表示,行业洗牌下市场集中度趋高,非正规操作的房企正在冒着“清洗退场”的风险。
上市公司财务安全五年来最差
《报告》显示,本次评估的中国非金融上市样本总数为2230家,其中涉嫌财务粉饰的房地产上市公司有96家,其行业占比达74.42%。
其中,存在财务报表粉饰嫌疑和财务风险的上市公司数量为306家,占所有存在财务风险上市公司总数(602家)的50 .83%。财务风险越大的上市公司,其出现财务报表粉饰的可能性越高。
“评级认证中,我们发现企业出现亏损后拿账面数据做文章的现象太常见了,大有人在,”信用评级与认证中心有关负责人昨日接受南都记者采访时表示,根据地区行业的分会、专业财会机构等各种渠道,辨别财务真伪并不难,“做评级和认证也希望促进行业规范。”
涉嫌粉饰的上市公司将其粉饰重点集中在公司的运营环节,这包括销售成本、销售收入、应收账款、应付账款等。而在运营环节粉饰最严重的是应收和应付科目。
“近年来房地产的流动量比较大,项目也比较多。说‘粉饰’这个概念显得很模糊。当然这可能也是一种比较普遍的现象。”同创卓越房地产总经理赵卓文接受南都记者采访时表示,粉饰跟造假还是有区别的。粉饰财政的话,每个公司都可能会有一定的会计准则,而且每个公司都希望把自己好的财政部分呈现给外界,“最重要的是看如何粉饰。”
根据指数分析,这是近五年来,中国上市公司总体财务安全状况最差的一年。不过数据还显示,我国上市公司整体财务安全虽然继续下降,但下降幅度有了明显的趋缓。
中小房企问题或更多
“如果经过调查核实有这样的情况出现,那有关部门就一定要严惩”,广州市房协专委、寒桐投资总经理韩世同告诉南都记者,“否则会对股市造成冲击,从而让市民对股市失去了信心。”
业内是否认同房地产公司造假财务现象?几位不愿具名的房企人士昨日告诉记者,上市公司受监管制约,情况相对不会太严重。大量民营中小房企的问题可能会比较多,但作为业内人士,大家不好在拿不到证据的情况下相互指责。
一位业内人士直言,现在很多房企的主营业务报表不好看,纷纷转型开矿卖酒甚至办夜总会进军娱乐业,报表处理不正规“很有可能”。
韩世同告诉南都记者,这种现象也许会存在,但是没有权威部门披露过,也不好说什么。“如果说真有70%的房地产上市公司涉嫌财政粉饰,那么究竟是哪些公司这样做,它们是怎么做的,这些他们现在也没给一个确切的说法。但是如果真有其事,那就要拿出真凭实据,然后对这些违法企业做出惩罚,整顿行业秩序。”
地产行业集中度将提高
《报告》分析指出,我国房地产行业现有几大问题需要多加关注:债务支付缓慢、借款使用效率低下、资产效率利用率低、资产泡沫化严重。
南都记者采访业内人士获悉,如按严格标准,房地产业内财务造假问题可谓“多如牛毛”。由于监管机构力不从心疏于监管,以及审计成本问题,众多小微型企业的不规范操作已成业内“潜规则”。值得注意的是,业内称这种现象并没有权威部门统计披露过,很难定论。但不可否认的是,行业洗牌和优胜劣汰成为趋势。
“不上则下成为一些规模有限管理水平一般的房企的尴尬,他们很容易受到制约和限制,被市场淘汰。”同策咨询研究中心总监张宏伟向南都记者表示,中小房企将有被洗牌的风险,上市房企的集中度会提高,领先团队会越来越优秀,同时数量减少。
一位行业大佬的调侃或许也能说明一些问题。在2013年上半年业绩排行榜出炉时,绿地集团力压大型央企保利地产夺得亚军宝座。保利地产一位高层对此置评称,“凡是非上市的公司,自报的业绩都是不靠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