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新闻
钢贸商去库存或将常态化
关键词:国内钢市,钢贸商,钢材社会库存  发布时间:2013-07-31

  连日来,国内钢市震荡趋强,出现回暖迹象。社会库存正逐渐减少,而钢厂库存却不断增加。面对两个库存的“一降一升”,专家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据统计,7月26日,全国钢材社会库存已连续18周下降。全国钢材社会库存指数为157.01点,比上周下降3.06%,较上周下降速度加快1.31个百分点,比上月下降8.61%,比去年同期下降9.82%。

  然而,中钢协的数据显示,重点会员企业钢厂库存量一直呈上涨趋势。7月上旬末,重点统计钢铁企业钢材库存为1275.24万吨,比上一旬增加7.39万吨,增幅0.58%;7月中旬末,重点会员企业钢材库存量继续攀升为1309.95万吨,比上旬末增加34.7万吨,环比增长2.72%。

  研究员表示,2012年钢材社会库存的最高点为1949万吨,到6月底下降到1536万吨,今年3月底钢材库存达到最高点2079万吨,此后一直处于下降通道,6月底下降到1561万吨。目前,社会库存已经低于去年同期,社会库存下降速度明显比去年加快。

  谈到社会库存的下降加快,分析师认为,有两方面的因素:一方面,7月15日GDP、固定资产投资以及房地产投资等经济数据显示,上半年我国GDP增长7.6%,在克强底线7.5%之上;另一方面,上半年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名义增长20.1%,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名义增长20.3%,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实际增长8.9%。一系列利好数据使市场人气得以延续,股市、期钢、电子盘大幅走高,现货市场价格普遍跟涨。在买涨不买跌的心理主导下,销售增加造成库存减少。

  从统计结果看,今年的钢材需求一直保持在平稳增长。专家们普遍认为,钢厂的高库存一方面是由于随着近期价格的不断拉涨,有些钢厂有意控制或拖延向现货市场的发货量和发货速度。另一方面,也是产能过剩的直接结果。这几年,我国的钢产量一年上一个台阶。今年,产能扩张仍未得到有效遏制,上半年全国日均产钢超过200万吨。7月中旬钢协重点会员企业粗钢日均产量为171.84万吨,旬环比增长1.4%;预估7月中旬全国粗钢日均产量为213.03万吨,旬环比增长1.34%。虽然国家针对化解钢铁产能过剩已经出台并还将出台有力措施,但在这种严峻形势下短期内估计难以奏效。

  尽管钢材的社会库存连续数月下降,钢材市场供应压力正在减轻,不过整体水平仍然较高。专家们提醒业内人士,市场供需矛盾依然比较尖锐,应有针对性地安排生产和销售,积极适应市场变化。分析师认为,短期内,钢材价格将呈低位波动运行态势,多空博弈风险加剧,不确定因素有所上升并出现窄幅震荡的可能,市场不会因为社会库存减少而价格飙升。另外,经过这次“翻盘”,市场会进行重新整合:一是部分钢厂减产检修力度增强,对市场投放资源有所减少,商家订货量萎缩;二是在价格接连拉升之后,上涨动力已开始显现出趋弱迹象,下游无论是接单能力还是接单意愿不在强烈,部分早前入场的采购需求被提前透支,商家风险控制的意愿开始加强,这一点从本周市场的运行轨迹已初露端倪。

  而研究员却表示,今后,钢厂短期内出货较难,库存可能会维持高位,而钢贸商今后会更加青睐维持这种低库存。这种手法很可能一直维持下去,使社会库存持续下降。从现在的宏观环境和行业环境看,钢价大幅上涨的可能性不大,而震荡筑底的可能性不小。

  据业内多位人士预测,今后的钢材库存,有可能逐步落在钢厂手中。目前,钢厂直接备货,钢贸商去库存化业已成为常态。面对市场价格下降带来的风险,过去钢厂的做法或转嫁给协议户,或对协议户进行保值追补。现在,不少协议户已不愿承担或无力承担这份风险。有的钢厂开始直接按市场行情进行定价销售,也算是一步到位。其结果,钢贸商的层级结构被挤压,钢材库存正逐步控制在钢厂手中,钢材价格的刚性特征将逐渐增强,一泻千里的暴跌情况恐难继续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