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新闻
钢铁行业路在何方?
关键词:国内钢市,钢铁行业,钢材市场  发布时间:2012-09-05

  时下,作为传统的现货钢材市场面临的处境似乎更加艰难,危机四伏,难以生存,出路何在,让一些业主感到迷惘、焦虑和忐忑。

  现货钢材交易市场曾拥有辉煌的年代。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在改革开放政策指引下,作为生产资料的钢材作为商品首次进入流通市场。1979年7月15日 ,在原“上海生产资料展销会”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上海生产资料交易市场”,成为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家从事钢材、化工等工业生产资料贸易的生产交易市场,受到国内外的高度关注。改革开放30年来,上海生产资料交易市场得到快速发展。自上世纪90年代起,每年的贸易额达到30亿元,从2000年开始,曾连续进入上海商品交易市场成交额20强行列。

  自从中国第一家钢材交易市场诞生之后,这种现货钢材市场、钢材城等犹如雨后春笋般在各地涌现。到2009年,上海建立各类钢材交易市场44家,钢材仓库300多个,钢贸企业12100多家;而在全国已有1000多家钢材现货交易市场,从事钢材贸易的企业达30万余家之多。

  多方因素导致生存出现危机

  然而,最近几年,这种传统的现货钢材交易市场受到种种冲击,生存发生危机,规模在不断缩小,有的甚至不得不关闭。如在上海地区,一家在申城钢贸圈子里颇有知名度的钢材交易市场已经关闭,300多个交易摊位迄今为止已闲置多年;有的钢材交易市场入驻的贸易商在持续减少,一家大型现货钢材市场入驻的钢贸企业减少了1/3;有的钢材市场入驻的钢贸企业减少了5成~7成,有的钢材市场因资金链断裂而被告上了法庭。

  同样,在华东地区,钢材现货市场主办方的日子同样不好过,一批钢材市场关闭了,有的钢材市场债务压身,如在无锡有家大型钢材市场的3位股东因涉嫌骗取贷款、合同诈骗罪被批准逮捕。该案犯罪嫌疑人之所以能骗贷得手,与当前钢贸业中“鱼龙混杂”的担保公司管理问题有着密切关系。

  钢材现货市场出现的种种乱象,折射出时下传统的钢材市场与当今整个市场环境不相适应。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钢铁工业的迅猛发展,钢铁产能快速扩张,钢材产量持续增长,钢材市场供需矛盾日趋凸现,钢材再不是当年供不应求的“卖方市场”,而变成供大于求的“买方市场”,竞争亦日趋激烈,尤其是同质化的竞争达到白热化程度,钢材贸易行业的盈利空间不断缩水,进入了微利时代。因而在“卖方市场”环境下的那种以“做代理、搬砖头、赚差价”买卖形式为主的传统流通模式已经越来越不适应了,几乎走到了尽头,许多钢贸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难以生存,优胜劣汰,有的被淘汰出局,有的缩小经营规模,不少钢贸企业“撤点收摊”、裁员减薪,直接波及钢材交易市场,导致不少钢材市场入驻的钢贸企业日趋减少,整个交易市场空空荡荡,冷冷清清,市场日常运行难以维持,危机重重,无法生存。这是整个国内钢材市场环境的变化导致现货钢材市场经营日趋艰难,面临生存危机的一大原因。

  此外,网络化时代的到来也使现货钢材市场的传统功能受到冲击,钢材电子商务的现代化营销功能,对传统的现货钢材市场带来巨大威胁。时下,国内的大型钢铁企业以及一批上规模的钢贸公司应用现代网络技术,建立电子商务平台,在网上进行钢材交易,各种形式的钢材商务公司不断涌现,直接冲击这种票据式商务楼交易模式的现货钢材市场。何况,随着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钢材电子交易及钢材期货交易业态更趋成熟,将逐渐取代票据式的现货交易市场。如2010年宝钢电子商务网上交易规模达到1842亿元。

  如今,不少电子商务平台推出钢材现货网上交易模式,与钢材现货交易市场模式相同,钢材在网上买卖,快捷、简便、经济、安全,完全替代传统的钢材现货交易市场功能。时下,越来越多的钢铁生产企业,钢材贸易企业及下游终端用户选择钢材电子商务,进行网上交易,取代票据式的现货交易方式,对传统的钢材现货市场,的生存发展造成巨大冲击,而且这种冲击还在继续。

  再有,现货钢材交易市场自身的种种乱象也不利于生存发展。一些钢材交易市场主办方为追求利益最大化,以圈地经营产业地产为目的,借建钢材市场或钢铁物流园区为名,融资筹集大量资金,从事房地产经营,而对现货钢材交易市场缺乏有效的管理和经营;有的现货钢材市场的主办方,从事融资担保业务,将钢材市场质押给银行,把银行质押的贷款传借给钢贸企业,有的直接放高利贷,使钢材市场与钢贸企业形成的一个资金链,结果这个资金链在某一环节发生问题,资金短缺,使整个资金链断裂,终端个别钢老板“跑路”;而被质押的钢材市场无法正常运转,主办者被告上法庭,钢材市场也被迫关门停市。目前,现货钢材市场出现的种种乱象正在加剧其生存危机。

  四条出路

  面对这种种乱象,重重危机,那么现货钢材交易市场的出路在哪里?如何继续生存和发展?对此,一些钢材市场主办方也感到无奈,正在探索求生之路。

  业内人士认为,在现阶段,对于钢材现货交易市场来说,首先必须对传统的办市场模式和经营理念进行创新,提升现货钢材市场的交易功能,唯有创新,才是生存发展的根本出路。如何创新?诸如提升现货钢材市场交易功能。现货钢材市场主办者必须改变仅靠出租场地维持生存的运作模式,这种以收取租金为主的经营方式显然与目前钢材市场面临大环境不相适应,必须赋予新的功能,应该把现货钢材交易市场与网上钢材交易市场相互依托、优势互补,这是钢材现货市场发展的方向。一些“前店后库”的现货钢材交易市场具有现货仓储优势,与钢材网上交易市场相结合,以仓储现货为保障,物流配送为配套,为下游终端用户提供实物验货、监管、支付担保、实物交收等全程服务,有服务中发挥现货钢材交易市场的优势,提升市场功能。

  其次,现货钢材交易市场可运用其自身的仓储、码头、铁路等物流资源的优势,健全钢材加工、配送的综合服务体系,建立集钢材贸易、仓储运输、加工配送、质量监控、融资担保与一体的新型现货钢材交易市场,为下游终端用户提供全方位服务,形成现货钢材交易市场独特的核心竞争力。

  再其次,现货钢材交易市场可向第三方交易和监控平台发展。目前,部分钢材交易市场主办方系国有企业,本身不参与钢材贸易,只是为进驻市场的钢贸企业提供交易场地,具有第三方所赋予的公正、公平、公开的特性。因此,钢材现货交易市场应充分利用这一特性,在第三方交易和监控中延伸发展,比如钢材现货交易市场主办方通过引进第三方独立的质量监管机制,实现物流、商品质量全程监控,打破市场长期不透明的钢材报价及质量监管的懈怠,为客户解除后顾之忧。

  最后,现货钢材交易市场还可利用自身的优势,与网上钢材交易市场相结合,广泛吸纳各方资源,并依托一批大型钢铁生产企业的现货资源,协助客户采购或销售,提升钢材供应链的运营效率,降低运营成本。以“加强产业对接,促进协同发展”为己任,致力于整合制造、贸易、物流、商流、资金流、信息流的集成运作,聚集和利用上下游产业链相关资源,竭诚为供应链各方提供行业领先的钢材供应链整体解决方案,使钢材现货交易市场形成实体与虚拟紧密有机结合、无缝对接的新型商务运行模式,吸引众多钢材经营者入驻参与,从而让现货钢材交易市场得以生存和发展,重铸当年辉煌。

    中国钢材网观点:不要总是谈论钢材市场的路在哪里,总是在原地打滚、纠结,不如早早行动,脚踏实地的做事。笔者认为,当前钢铁行业要唱好三首歌,《国歌》——到了最危险的时刻;《国际歌》——从来没有什么救世主,只能靠我们自己;《敢问路在何方》——路就在脚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