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3日,国内钢市弱势盘整。周末,股市、期钢、电子盘均呈上升态势,现货市场表现各有不一。其中建筑钢材市场价格延续跌势,板材趋于平稳,热轧个别地区还出现止跌回升,成交情况整体一般。下周来看,市场行情难有明显转机,弱势格局或延续,但更倾向于窄幅调整,部分地区和品种后期有震荡回稳的可能。
据市场监测显示,国内重点城市Ф25mm三级螺纹钢平均价格3761元(吨价,下同),比前一日(22日)跌10元;国内重点城市Ф6.5mm高线平均价格为3611元,比前一日(22日)跌14元;国内重点城市5.5mm热轧卷板平均价格为3890元,比前一日(22日)涨1元;国内重点中心城市1.0mm冷板的平均价格为4568元,与前一日(22日)持平;国内重点城市20mm中板平均价格3738元,比前一日(22日)跌3元。
上期所螺纹钢主力1305合约23日早盘以3,557元/吨开盘,随后价格全天呈现震荡态势,全天最低3,552元/吨,最高3,577元/吨,报收于3,571元/吨较上一交易日(22日)结算价涨15元/吨,成交1,350,758,持仓量1,194,220手,减65,544手。
原料方面,唐山地区150*150普碳方坯3100元,比前一日(22日)跌10元;唐山地区65-66品位酸性干基铁精粉价格1010元,与前一日(22日)持平;唐山地区二级冶金焦炭价格1570元,与前一日(22日)持平。
11月21日,国务院副总理在全国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工作座谈会上强调:改革是中国最大红利,这句话适用于国内各个层面,对钢铁业来说,当前的改革也是势在必行。在钢材“红利”逐步被产能过剩所吞噬,当金融危机余孽的触角还在挑动世界各地经济的神经,当需求的释放与产量增加的脚步总是那么的不合拍时,我们意识到属于钢材的“红利期”已离我们远去,钢材暴利时代一去不复返。不仅利润大幅降低,更明显的是,钢铁上下游企业的大面积巨额亏损并不在少数,这场病毒像瘟疫一样四散开来,让你躲闪不及。上至钢厂、下至钢贸商和下游生产企业无一例外,全部中招。
国内在紧急情况下仓促应招,打出的一记组合拳,缓解了一时的病痛,而两年后的苦果才逐步显现,而今通货膨胀虽以控制住,资本面趋向宽松,但留给市场的余毒未清。我们不再讨论“药方”的好与坏,任何一剂药方的组合都会有利有弊,是药三分毒,恐怕如果不是这剂药的分量,市场比现在也更好不到哪去。造成钢铁“红利”远去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外因也有内因,而关键点还是钢铁自身的原因最致命。多年来,钢铁产业自身的无序竞争、乱象发展,使其离良性发展的轨迹越走越偏。改,则“红利”延伸。不改,则越走越偏。与国内改革进入“深水区”相比,钢铁业至少还可以“摸着石头过河”,虽然钢铁业的改革阵痛难免,但总比死在沙滩强上百倍。其实就钢铁业本身来讲,国内已经有所动作,包括兼并重组、节能减排、淘汰落后产能等等。但总体来看,效果还是不明显,究根结底是表面文章多,实质性进展小,这也是钢铁业越减越多的原因。而兼并重组的路走的也并非就坦坦荡荡,一切还都有待深入。
如果像李克强所说坚持改革,钢铁“红利”或许不曾走远……如果有摧枯拉朽的决心,一切还都来得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