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新闻
钢贸资金简史
关键词:国内钢市,钢贸,资金简史  发布时间:2013-07-15

  2008年前,钢贸融资较正常。像任何企业一样,钢材贸易企业有融资需求以应付周转资金,上游定金、下游赊购、期货仓单、库存等,整个行业发展可以用“迅猛”两字来形容。此时,银行对钢贸商的信贷并不激进,主要用于支持正常的贸易活动。

  2008年后,钢贸融资野蛮生长。随着4万亿元政策的出台,钢贸行业成为银行追逐的重要客户。钢贸行业进入依靠资金经营,扩大规模求发展的阶段。据估计,2011年全年钢贸贷款达1.89万亿元,而同期全国贷款总额54万亿元,钢材贸易贷款在整个银行贷款中的比例高达3.5%。据不完全统计,在全国600多家钢材市场上万亿元年销售总额中,仅银行融资就占有16%以上。

  2011年下半年以来,银行逐渐收紧对钢贸商的贷款。一些重复质押事件浮出水面,引起银行的警觉,引发钢贸行业“信贷危机”。2011年11月,上海银监会两度发文,警示钢贸企业的贷款风险。长三角地区大部分银行对于钢贸企业贷款到期以后没有立即叫停,而是暂时都采取不再新增授信的政策。对于能够获得续贷的钢贸企业,放款节点也是一推再拖,贷款额度也有了大幅缩减。

  2012年第一季度以来,北京、天津、上海、江苏等多地金融监管部门,多次在月度监管会中对商业银行进行风险预警。2012年4月,银监会的通知则要求,贷前调查要准确了解钢材贸易企业的真实用途,不能以担保、抵押或第二还款来源的可靠性代替对贷款企业还款能力的评估。

  2013年6月,银行间资金面吃紧,原本就紧张的钢贸资金更加雪上加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