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6月30日电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市场部主任陈先文30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铁矿石谈判还在继续。
陈先文说,中钢协依然坚持此前公开表明的立场,也就是长协价应该在去年价格的基础上下降40%以上。但陈先文没有透露谈判进展情况和结束的时间表。
为达成对中方有利的谈判结果,中钢协努力向外寻找突破口。6月16日,中钢协秘书长单尚华会见了巴西淡水河谷董事马定思一行,就中巴两国铁矿石合作事宜交换了意见。6月18日,单尚华又会见了澳大利亚FMG公司史贵祥董事一行,就铁矿石合作事宜交换意见。
同时,中钢协力图避免内部出现分歧。6月26日,中钢协公布了对山东省日照市国际铁矿石交易中心调查情况的报告,要求该中心不得从事进口铁矿石任何贸易、交易活动,必须进行内部整改并更名。
由于今年1至5月中国累计进口铁矿石24189万吨,同比增长25.9%,而同期中国粗钢产量仅同比微增0.45%,目前中国铁矿石库存已超1亿吨。业内专家认为,目前库存的矿石可以支撑中国钢厂三个月左右的生产,所以中钢协并不急于达成协议;但从长期看,维持传统的铁矿石基准定价体系对铁矿石供需双方都有利,因为如果单纯以现货方式买卖铁矿石,将难以避免市场投机因素。
原五矿商会副会长、清华大学中美关系研究所高级研究员周世俭认为,要想在铁矿石谈判中取得优势,就必须做到内部团结一致,齐心协力,让外人无隙可乘。同时,目前中国有进口铁矿石资质的企业达112家,企业数量太多也是难以达成一致的原因之一。周世俭认为,进口资质至少应该削减一半。
铁矿石谈判"中国诉求"应受尊重 中钢协态度坚决
在买方市场下,“中国诉求”的声音理所当然地趋于坚定。即使日韩钢厂谈定了新一年度的“首发价”,但因达不到中方的“基线”,代表中国钢厂的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依然明确表示“不接受、不跟随”,甚至发出“做好了谈判破裂准备”的狠话。不少业内人士判断,“这次看来肯定要硬到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