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新闻
铁矿石谈判 中小钢企为何倒戈?
关键词:铁矿石谈判 中小钢企为何倒戈?  发布时间:2009-06-12

中国钢企与世界铁矿巨头间的谈判,正不断地被纷至沓来的坏消息困扰;目前整个中国钢企的被动、尴尬的局面不仅难以改变,而且以后更多的铁矿石价格谈判很容易陷入困境。
 
  基于此,中国钢协秘书长单尚华发出了史上最牛的两句狠话:一句是,中方会坚持40%的降价底线,绝不会妥协;另一句是,中小钢企没有资格也没有权力与淡水河谷签订长协矿协议,即使达成了协议,也是废纸一张。

尽管中国钢协的立场和说辞,是站在整体国家利益的基础上,值得肯定,但是,笔者觉得,眼下,很有必要对我国钢企在谈判中碰到的种种难题,尤其是中小钢企的拆台以及内斗内耗,做一下深刻探究与分析。

中小钢企为何会集体倒戈,与国家大型钢铁企业唱对台戏,形不成一致对外的合力,从表面上看,原因在于大型钢企业曾有坑害中小钢企业的历史丑闻

根据相关媒体报道,面对中国钢协的指责——中小钢企私自与矿业巨头签下长协矿,扰乱了中方与外方谈判的筹码——一位同样与淡水河谷签订协议的中小型钢企负责人表示,团结一致对外,首先我们要利益一致!我和那些掌握谈判权的大企业,一不共享利益,二无共同敌人。要我们如何响应钢协号召?”他解释称,往年长协矿都是低于现货矿,大钢企从中获利丰厚,而小钢企却从未从中分一杯羹。去年铁矿石现货价最贵涨到了1590元,比同品位的长协矿价格要高出四五百元/吨。那时候有长协资质的大企业,并没有拿出矿石来支持我们发展,反而将低价购进的长协矿高价卖给我们。现在铁矿石行情低迷,中小钢铁企业正好利用此机会购买长协价铁矿石,害怕去年的情况重演。

其实,以上只是浅层次的问题。倘若进一步分析,就会发现我国钢企一盘散沙、联合谈判机制的乏力,才是我国钢企在国际铁矿石市场上屡战屡败的主要因素。从现在来讲,我们的铁矿石定价谈判,很难发出同一声音。而从国际铁矿石价格迅速走低的路线图,可以清晰看出,联合谈判是一条能够增加内地企业对某种大宗产品国际定价能力的有效途径。

然而,在2005年,我国拥有进口铁矿石资质的企业超过了500家。去年9月,我国拥有进口资质的企业进一步降低,但仍有112家之多,与日本两三家企业参与铁矿石价格谈判的状况相比,我国拥有铁矿石进口资质的企业实在太多了。

随着国内经济的持续增长,对铁矿石的需求量不会减少,只会增多,这意味着,中国钢企与国际铁矿巨头谈判还会持续下去。但是,我们不愿看到,在铁矿石定价权上,中国钢企永远是案板上的肉,任人恣意宰割。笔者觉得,要想改变被动的局面,必须提高我国在铁矿石市场中的博弈筹码,要在谈谈桌前拥有实实在在的杀伤性武器。

就目前而言,我们需要做的工作至少有几项:首先,我国的大型钢企在铁矿石销售上不要总欺负中小钢企,要维护中小钢企的利益,只有诚信经营,共同患难,才能使全国的钢企形成合力一致对外;其次,要加快我国钢企的合并力度,像日本、美国钢铁行业那样,形成屈指可数的钢铁巨头,只有这样,谈判的口径才好统一;最后,职能部门要进一步缩减铁矿石进口资质企业,最好拥有10家以下,如此一来,才容易解决内耗问题,最终形成共同对外的良好局面。(吴睿鸫 每日经济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