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商务部26日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第一季度美国经济增长2.5%。分析认为,虽然美国经济呈现年初提速的兆头,但不应过分乐观看待这一数据,美国经济复苏依然面临诸多风险。
首度经济增幅低于预期
美国商务部当天公布的报告显示,美国第一季度实际国内生产总值(GDP)初值按年率计算增长2.5%,较去年第四季度0.4%的增幅有所反弹,但尚未达到市场预期的3%。截至今年第一季度,美国经济已实现连续15个季度增长。
总体来看,今年第一季度美国经济提速的主要原因是个人消费开支、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加大以及联邦政府开支降幅减小。数据显示,拉动第一季度美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包括:消费(为整体增幅贡献2.2个百分点)、商业投资(贡献0.5个百分点)、住房(贡献0.3个百分点)以及库存(贡献1个百分点)。
受服装、食品等非耐用消费品的个人消费增长拉动,占美国经济总量约70%的个人消费开支第一季度增长3.2%,增速快于前一季度的1.8%,为自2010年第四季度以来的最大增幅。当季美国出口增长2.9%,表现好于前一季度的下降2.8%,但增幅尚不及去年全年的3.4%。
近期持续回暖的楼市也在助力美国经济增长,新房开工量、新房和旧房成交量等多项指标都在改善。美联储最新发布的褐皮书称,美国大部分地区住房市场活动继续增强,房价继续回升,房屋建筑活动继续升温。从商务部的数据来看,第一季度美国住宅类固定投资增长12.6%,增幅小于前一季度的17.6%,但却是自2011年第二季度以来连续第八个季度实现增长。
不过,净出口使增长率降低0.5个百分点,而联邦国防支出的进一步下滑使经济数据令人失望。国防支出继前一季度大跌22.1%之后,第一季度进一步下降11.5%,这一项使经济增幅减少0.6个百分点。
美国经济呈现"整体乏力"
尽管美国经济呈现年初提速的兆头,但不少分析人士认为,对这一数据不应过分乐观,美国经济尚未达到其潜在增长水平。2010年以来,美国经济年增速从未达到3%的潜在水平,更谈不上强劲增长。
美国商务部公布的GDP报告主要采用的是环比折年率。去年第四季度美国经济的基数较低,这是造成今年第一季经济增速环比折年率提速到2.5%的重要原因,今年第一季度美国经济与去年第一季度相比的同比增幅仅为1.8%,尚不及美国经济去年全年同比增长2.2%的速度。
尽管美国经济的增长表现在主要发达国家中较为突出,成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描述的全球经济"三速复苏"中介于新兴经济体和其他发达国家之间的"第二速",但受金融危机冲击,美国经济经历了2008年和2009年的深度衰退,目前的经济也只是处在温和增长区间。白宫经济顾问委员会主席阿兰·克鲁格26日提醒,剔除通胀因素的美国当季GDP总量仅比上一轮经济周期中波峰的2007年第四季度高出3.2%。
首次发布的GDP数据依赖估测,因而往往随后会得到大幅修正。4月以来,除房地产数据较为稳定之外,美国经济其他方面都乏善可陈,特别是就业方面,非农就业数据大跌令市场担忧上升。此前公布的耐用品订单中,设备软件支出同比仅增长3%。这一水平远低于经济复苏初期的两位数增长。3月份美国制造业和服务业扩张速度也较前月放缓,这令一些经济学家担心美国经济会连续第四年出现"夏季疲软"。可以说,整体乏力是美国经济当前一个较为明显的特征,最近市场关于宽松需要继续强化的声音也大多来源于此。
美国密歇根大学和路透社26日联合发布的报告显示,美国4月份密歇根大学消费者信心指数终值为76.4,低于3月份的78.6,为今年1月以来最低。
7月份美国公布今年第二季度GDP和国民生产总值(GNP)等数据时,将会采用新的统计方法。根据以往的统计方法,研发投入当作中间生产成本计算,并不在GDP报告中直接体现。根据新的GDP统计方法,研发投入将作为"智力财富产品",和电脑、软件一样,计入固定资产投资项目下。英国《金融时报》评论说,这一改变将影响所有涉及GDP计算的指标,包括各州的经济数据以及美联储所关注的通胀指标。新统计方法会将更多隐形财富囊括至GDP数据中,从而使美国GDP总量较原统计方法增加大约3%,1959年至2002年的美国GDP水平平均将提高2.6%至4.6%,其中1995年至2002年的增速更将高达6.7%。采用新GDP统计方法必将提振投资者的信心。
未来复苏尚存三大风险
最大的风险是自动减赤影响。美国联邦政府开支在2011年和2012年连续两年拖累经济增长。在今年3月1日开始的"自动减赤机制"的影响下,第一季度联邦政府开支减少8.4%,降幅小于前一季度的14.8%。美国国会预算局预测,"自动减赤机制"将拖累今年美国经济增长约0.6个百分点。美国智库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高级研究员戴维·斯托克顿警告,3月份开始启动的政府自动减赤机制对宏观经济的影响不可小觑,需要更长时间才会逐步体现,美国经济今年年中可能因此出现疲软局面。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最新发布的《世界经济展望报告》认为,尽管自动减赤机制降低了对债务可持续性的担忧,但这样的做法过于激进,并不可取。短期内,美国需要程度相对较轻、更为合理的财政整顿,而削减赤字的任务应更多着眼于中长期。 如果债务上限顺利上调,同时自动减赤机制在本财年结束时被更缓和的措施所取代,美国经济今明两年将分别实现1.9%和3%的增长。
第二,美联储货币政策存在不确定性。从某种意义上讲,美国经济的复苏离不开美联储的"货币强心剂",一旦宽松货币政策有所调整,那么看似繁荣的经济指标很有可能再次滑坡。因美国债券持有量增加,美联储资产负债表规模不断刷新纪录。美联储最新公布的会议纪要也显示,多位美联储官员认为美联储应在今年下半年考虑缩减当前每月850亿美元的购债规模,但对于具体时机存在较大争议。分析认为,为避免今年美国经济再度重现"夏季疲软",美联储可能维持当前购债计划至少到今年秋季。
第三,高失业率问题最终解决尚待时日。虽然当前美国就业市场持续好转,但失业率依然处于高位。3月份劳动参与率从前月的63.5%降至63.3%,为1979年5月以来的最低水平。劳动参与率在低位徘徊更多缘于雇佣需求不足。美国智库经济政策研究所经济学家海迪·希尔霍尔兹认为,3月就业数据表明强健的就业复苏仍未成形。按照今年前三个月16.8万的月均新增岗位速度计算,美国就业状况要到2019年才会回落至金融危机前的水平。而美联储主席伯南克认为,美国总体失业率水平要降到6%以下可能仍需至少3年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