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新闻
2009年11月份钢铁市场分析报告
关键词:2009年11月份钢铁市场分析报告  发布时间:2009-11-04

十月份,国际经济形势继续沿着向好的轨迹发展,在美国,其经济正处于审慎乐观的复苏之中,其9月份工业产值较8月份增加0.7%,为连续第二个月较前月实现增长。在欧盟,据欧盟委员会公布的调查数据显示,得益于多个部门尤其是工业部门生产好转,10月份欧盟经济信心指数较9月份上升了3.4点。韩国、日本、俄罗斯等国的经济形势也有了明显改观。
      
随着全球经济趋暖,钢铁需求状况也有所好转,根据国际钢协的统计数据,1-9月份世界66个国家和地区的粗钢产量达到8.66亿吨,降幅在逐步收窄,显示国际粗钢产能利用率正在逐步上升。但同时,不少国家对中国钢材依然壁垒森严,据海关统计,9月份我国出口钢材247万吨,同比减少419万吨,降幅达62.9%
      
当前国内经济回升势头进一步加强,备受瞩目的第三季度及9月份主要经济数据发布后,各界人士对全年GDP“保八”都充满信心。不过据初步测算,前三季度投资就对GDP贡献了7.3个百分点。这说明为了保增长,在拉动经济的三架马车中,依然是投资一“车”独大。这种模式虽见效迅速,但具有较强的波动性,现在已经反映很突出的问题,就是地方配套资金落实得不好,后劲不足。
      
国内钢市10月份的表现让人感到迷茫。由于10月份实际交易日减少,而钢厂在节日期间的正常连续生产,又使得社会库存进一步增加,所以业者对10月钢市并不看好。然而,市场有时就是难以捉摸,当大家都不看好的时候,它却出现了逆势上扬。但市场供需基本面并未发生实质性改变,这种动力来自哪里?来自于投机!自从钢材期货上市以后,钢材融入了金融属性,随着各种投资的参与其中,投机的成份也不断加大。现在,股市、期市、钢市的相互影响越来越明显,经销商也越来越关注。甚至可以毫不夸张地说,钢材现货市场现在已很难按供需、成本等原先的定价因素去考虑决定价格,甚至出现令人意想不到的涨跌现象。
      
但是,钢材期货市场价格带动现货市场价格的上涨,往往会使价格泡沫增多,从而增加市场风险。另外现在不少钢厂既是现货市场的供应方,也是期货市场的参与者,其制订现货出厂价格政策时,同时也会考虑到在期货市场的多空立场。最近,一些钢厂一改前期频频下调出厂价格的举动,再度上调出厂价格,也许就包含这些因素。
      
国内几家主导钢厂的负责人在月中的时候曾经意思一致地高调表示,四季度没有减产打算。分析认为,只要存在边际利润,钢厂就缺乏减产动力。不过钢厂肩负减亏任务,“薄利多销”的想法也可以理解。问题是目前下游需求还是没有明显释放,市场去库存化压力仍然存在。而依靠期货以及电子盘带动的现货市场价格,因缺乏有效需求的支撑,犹如沙中之塔,其累积的风险需要各方关注。
      
其实产能问题也一直是困扰相关管理部门的一块“心病”,1019日,国家发改委等十部门联合发布抑制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引导产业健康发展的政策信息,钢铁成为调控重点之一,宝钢湛江港项目亦因此被暂停启动。确实,现在国内已投产的、已建未投产的、在建的、拟建的钢铁产能,无疑是一个惊人的数字,如果得不到有效的控制,无论需求怎么增加,很快就会被迅速释放的产能所填补。 
      
总而言之,在目前市场供需矛盾并未明显缓解的前提下,尽管钢厂开始上调出厂价格,流通商也开始有限的备货,但在钢材价格连续两个多月下滑,终端用户观望心态依然浓厚的局面下,对市场价格的推涨力度估计也会相对弱化。在多空变化、相互角力的过程中,预计近期国内钢市将以震荡调整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