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际新闻
国际油价可能也在被操控
关键词:国际,油价  发布时间:2013-05-16

  “原油价格是根据银行、对冲基金和能源企业上报的每天原油价格计算得出的,和伦敦银行间拆借利率一样,原油市场并不受到监管,只是靠这些上报数据企业的诚信度来决定,因此中间很容易存在猫腻。”

  ——某大行大宗商品分析师周祈鸣

  继伦敦银行间拆放款利率(Libor)操纵丑闻后,巨头操纵丑闻再次爆发,交易商可能也在用操纵利率的同样手段操纵油价。据路透社报道,欧洲当局对主要油企BP、皇家荷兰/壳牌石油集团和Statoil的办公室进行了突击搜查,怀疑其存在操纵油价的问题,市场对于原油价格可靠性的担忧正在日益加剧。

  “国际油价近年来频繁出现异常波动,最鲜明的例子就是在去年9月。”某大行大宗商品分析师周祈鸣昨日接受信息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最近原油市场几次呈现较明显的无序性,波动率显著放大。

  以2012年9月13日为例,当天美联储宣布推出QE3,布伦特原油快速反弹并触及近半年高点117.5美元,14日国际油价继续上涨并突破100美元/桶,收盘创下今年5月初以来的最高水平。市场原本期待在美联储QE3政策推动下,国际油价在连涨两个交易日后仍会继续上涨。然而油价却坐上了“过山车”,一度冲高后迅速陷入诡异深渊。在获利回吐操作和石油需求前景趋软等因素推动下,国际油价9月17日大跌,纽约和伦敦两地油价均下跌2%以上。这还不是最夸张的,9月18日接近收盘时,伴随着成交量激增之际,纽约油价在不到1分钟的时间里跌去逾3美元;ICE近月布伦特原油期货合约盘中则一度重挫5.17美元,短短3分钟内该合约暴跌3.60美元,交易量几乎每分钟都在激增;而在纽约,CME旗下纽约商品交易所10月份交割的西德克萨斯中质原油期货合约从每桶逾98美元跌至每桶94.83美元,短短1分钟内约1.25万份原油期货合约易手,而就在前1分钟成交量还不到500份。

  联合国贸易与发展会议在去年9月18日发表的一份报告对此表示,这种异乎寻常的波动性已不能用传统的供求关系来解释,而是与初级产品市场日趋金融化和投机行为泛滥有关。

  然而在业内人士看来,原油价格的波动并不仅仅是由金融投机者在决定。周祈鸣表示,自伦敦银行业Libor操纵丑闻传出,各国当局就在加紧监管全球各地定价基制。此前就有官方报告警告,银行和其他交易商可能使用操纵利率同样的手段对油价进行操纵。来自银行以及石油企业或对冲基金的交易商拥有操控市场的动机,他们都有可能试图上报虚假油价。

  周祈鸣所说的调查指的是德国联邦反垄断监管机构去年4月对5家油企展开的反垄断调查,起因是独立加油站投诉这些油企联手操纵汽油定价。这5家油企分别是埃克森美孚子公司Esso、康菲石油旗下的Jet品牌加油站、荷兰皇家壳牌公司、法国道达尔以及英国石油旗下的德国加油连锁运营商Aral AG。德国联邦反垄断监管机构当时表示,当局很重视这些指控,并可能会采取进一步监管行动。

  欧盟委员会昨日表示,其正在调查主要石油公司之间是否存在反竞争协议。欧盟执委会称,担心这些公司或合谋向一家价格报告机构提供了失真的价格,以操纵一些石油及生物燃料产品的公布价格。执委会还表示,这些公司可能阻止其他公司参与价格评估过程,以此扭曲公布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