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下半年,钢价并未止跌反而创下最大跌幅,钢企亏损面进一步扩大。究其原因除了受原材料价格高企的挤压及产能过剩之外,下游需求低迷也是重要推手之一。而作为钢材主要需求领域的房地产市场,由于它对钢铁的需求占钢材总需求的60%以上,故而它的一举一动时刻牵动着钢铁业界的神经。
一、房地产调控的背景
房地产是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1998-2009年,房地产开发投资对我国经济增长贡献率平均为10.4%,拉动经济增长平均为1个百分点;金融危机爆发后最关键的2009年,房地产业对我国经济增长贡献率达19.4%,拉动经济增长1.77个百分点。然与其向背离的却是房地产市场的不健康发展。事实上,无论从房价收入比看,还是从租售比看,抑或从消费结构看,都不难发现:住房供需结构错位、投资置业比重大造成房屋的高位空关率等都严重脱离市场基本面,一定意义上已成为投资者“击鼓传花”的游戏。
近几年来,我国内需不足的经济痼疾越发明显,乃至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迟迟不能到位,重要原因之一即为房地产泡沫的挤压。 另外由于房地产业关联度高,上下游涉及近60个行业,带动效应明显,每100元的房地产需求,大约会影响其他行业200元的需求。正因为如此,如果房价能合理回归,不仅能带来扩内需、稳物价和惠民生的效应,也会达到稳增长和调结构的目的,堪称中心环节。
二、房地产调控历程回顾
早在2003年3月,政府就陆续出台了一系列调控政策,然调控政策非但没有奏效,反而出现局部失控状态,房价开始大幅飚升,如图1。很多城市的房价不断创出历史新高。故“要坚持房地产调控政策不动摇,促进房价合理回归”成为中央经济经济工作会议中最牵动老百姓目光的重要表述之一。为了抑制房价过快上涨,打压投机、投资性需求,国务院以及相关部门纷纷出台相应的政策措施。频率之高、手段之多及力度之严都可以说是史无前例。
1、2010年政策很给力,调控需努力
从2010年开始,房地产调控政策纷沓而至,从限贷、限购到限外,从信贷、税收、住房保障得到土地等,国家先后出台20多条房产政策(如表1),更有号称十年来最严厉的房地产调控政策新“国十条”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袭向市场,显示出政府遏制房价上涨的决心。然而在传统的“金九”,楼市再次“凯歌高奏”,尽管此后受政策影响楼市再次进入胶着状态,但直至年尾多数城市房价仍在快速上涨中(如表2)。“政策很给力,调控需努力”用来形容2010年的楼市调控再贴切不过。
2、2011年纵向最严,横向宽松
随着政府调控意图再次落空,2011新年伊始“新国八条”横空出世,如表3所示。新政策逻辑思路清晰、行政直接干预价格、可操作性强、突出抑制需求差异化。此次调控政策,对房地产行业堪称一颗重磅炸弹。而与此同时,为控制物价,央行连续6次上调了存款准备金率,3次加息。“限贷”、加息,大大提高了置业门槛,卡紧了开发商的资金链,房市传统的“金九银十”并未如期出现,10月下旬全国房企掀起一波降价潮,从一线大城市到二三线城市,均有楼盘降价促销的广告,至此全国房地产市场开始陷入僵局。
3、2012年部分刚性需求入市促房价回暖,后续政策或将出台
2012 年上半年,温家宝总理在各种场合多次指出要巩固房地产调控成果。即使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提出“稳增长更重要”之时,仍强调继续严格执行并逐步完善抑制投机投资性需求的政策措施。
随着地方对楼市政策的微调,以及为了刺激实体经济,中央货币政策得以放松,降准、降息等政策逐步出台,在这种局面下,市场预期发生了较大变化,释放了一定的购买力。如图1所示,3月份以来楼市成交放大,楼市回暖的势头在5月份得到进一步确立。5月份全国商品房成交面积为7290万平方米,销售额4511亿元,这两个数据相比4月份分别上涨了15%、20%。至此上海,厦门、青岛等重点城市也结束土地市场近半年冷清状态。7月份楼市更呈现“淡季不淡”,量价齐涨,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至25日全国主要城市商品房合计签约21.28万套,较上月同期上涨6.9%;与2011、2010年同期相比分别增长63%、90%左右,创三年同期新高。且7月全国100个城市住宅平均价格环比上涨0.05%,结束了2011年9月以来月环比连续9个月下跌态势(如图2所示)。
成交回暖致使近期房价“抬头”,国家调控神经再次绷紧,除再三重申房地产调控不放松外,国务院分别派出8个督察组赴16个省(市)了解调控政策落实情况,重点检查限购、差别化住房信贷、住房用地供应管理、税收政策执行征管等情况;并提出下半年将严格实施差别化住房税收政策,加强交易和持有环节的相关税收征管,抑制投机投资性购房需求。一时间,取消地产项目预售制、取消首套房贷款利率优惠等传闻甚嚣尘上,调控加码的风声骤紧。
三、对钢铁行业的影响
自2003年“121号文”出台至今,我国房地产调控已历经十年,期间调控政策持续加码,致使需求萎缩投资出现“缩水”,对钢铁行业造成不治内伤,进而影响钢铁行业盈利水平。
1、2010年钢价与调控接洽最紧密的一年
纵观2010年的楼市,在调控中开局,在调控中收官。钢材价格随着楼市调控跌宕起伏,成为和楼市调控接洽最紧密的一年。结合表1、图2与图3看出,自4月17日“新国十条”颁布,现货市场也紧跟其后,迅速走弱。8月全国楼市在经历三个月蛰伏以后,需求集中释放,楼市价格随之拉升,钢材价格也紧跟其后迅速拉高,“金九”提前浮现,但是在九月楼市价格疯狂之后,国家在十一前两天再次颁布重拳压制楼市,随之钢材价格就迅速回调,造成所谓的“银十不银”。
2、2011年“城门”再失火,继续殃及“池鱼”
2011年房地产等下游产业的低迷加之6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3次加息,缓解居高不下的通胀压力,中小企业因资金链断裂停工停产,民间借贷崩盘等多重利空下,继续对钢材市场形成连锁反应,着实逼退钢贸投机者,国内钢价罕见暴跌,部分品种跌幅过千,势头直逼2008年末。致使钢铁行业进入了十分艰难的时期,年销售利润率已不到3%,远低于全国工业行业6%的平均利润水平。
3、2012上半年供求矛盾日益凸出 钢铁业举步维艰
受房地产连续调控影响,今年上半年,国内十大城市综合指数(新房)平均环比连续下跌,上半年房企业绩出现分化,与其密不可分的钢铁行业需求持续萎靡,据监控数据显示(图3),上半年综合钢价指数由1034.5下跌至992.3,跌42.2,较去年同期回落15.24%。钢价长期低位运行,钢材销售量减幅亦超过50%,在此背景下,入不敷出的经营迫使钢贸商纷纷转行或歇业,而企业亏损,高利贷必然难以为继,“跑路”事件不绝于耳,更令人唏嘘的是,“跑路”风波从钢贸圈已转移至钢铁生产企业,折射出国内钢铁业接近全线亏损,部分钢企到了生死边缘。钢铁行业运行举步维艰。据中钢协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国内重点钢企累计实现利润为23.85亿元,同比大幅减少545.49亿元,下降95.81%;亏损企业亏损额142.48亿元,亏损面达33.75%。若扣除投资收益测算,上半年钢铁主业实际亏损达13亿元。
四、结论
综合以上来看,作为用钢“大户”的房地产,其调控首先体现在楼市成交量出现明显下降,由于存在降价预期,购房者将推迟购房时间,选择观望。而随着调控的深入传导至与其息息相关的钢铁行业。调控程度着实影响钢材的需求量的释放程度,即使是在传统消费旺季的时间节点,房市调控亦能成为需求的“杀手锏”;而钢价的走势依附于下游需求的释放量,更决定着整个钢铁行业的盈利状况。
今年以来,欧债危机持续蔓延,外需不足矛盾突出,我国GDP增长不确定因素增多。二季度,我国GDP增幅“破8”至7.6%,创12个季度以来的新低,“稳增长”已成了全社会关注的重要任务。在稳增长与地方财政的压力下,一些城市试图放松调控的愿望也时有露头,但随即被叫停。房地产已难成稳增长动力。因为如果靠房地产拉动经济上涨也只是饮鸩止渴。我国今年把经济增长预期目标调低为7.5%,已经为房地产调控留出了空间,体现了中央政府坚持楼市调控,促进经济转型发展的决心。
此外,国土资源部、住建部联合曾7月19日下发《通知》,要求各地严格执行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不得擅自调整放松。如此看来,即使稳增长发力,房地产仍将从严,那么建筑钢材需求量大幅回升恐难。当前国内钢市多期待下游需求回暖,但国家打压房地产的态度坚决,房地产投资增速可能要锐减,预计今年房地产行业将不容乐观,与其相关联的钢市需求释放空间有限,价格回升亦颇为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