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钢铁业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在经历全行业巨亏之后,震动全行业的力拓间谍案犹如云遮雾绕,尚无最终结果;虽然出了世界铁矿石价格史上的首次“中国价格”,但中国钢企与三大铁矿石巨头的价格谈判却迟迟未决;中国钢铁界一场声势浩大的重组运动,或将“恰巧”地在钢价暴跌之后展开。有消息称,由工信部负责起草的《钢铁行业的兼并重组指导意见》已“箭在弦上”,有望在10月前后正式出台。
暴涨变大跌
“月初还好好的,就几天,情况就不对了。”做钢材生意的
宝钢近日宣布,9月份第二批产品价格,包括冷热轧产品、热镀锌、彩涂板等产品,每吨价格普遍上调600元。涨幅大大出乎业内人士的预料。宝钢表示,由于宏观经济出现回暖,所以对钢铁产品的需求趋于好转,钢价因此“正常”顺势上调。
不过,市场与宝钢、
钢材价格连续大幅度下跌,使得钢材市场开始出现严重的倒挂现象……出厂价高于市价,迫不得已,不少钢铁企业开始重新调整其出厂价格。一周内全国共有42家螺纹钢生产企业和58家线材生产企业调整了出厂价格,其中柳钢每吨螺纹钢出厂价一次性下调500元、高线450元,沙钢螺纹钢价格下调470元/吨。
重组阳谋
“钢价大幅波动,谁最受伤,钢厂还是贸易商?”分析师表示,钢价上涨,贸易商囤货;下游需求虚假繁荣,钢厂提价;贸易商再增加囤货,钢厂扩大产量;直至最后一根稻草落下,神经绷紧的钢价彻底崩溃。
在套利诱惑之下,主动与被动之间,钢贸商走上了高库存的风险之路,不过,这很可能就是一条通往中国钢铁企业真正迎来的重组重生之路。
日前,有消息称,由工信部负责起草的《钢铁行业的兼并重组指导意见》(下称《意见》)的初稿正在紧张的编制过程中,10月份左右有望正式出台。工信部相关人士表示,《意见》是今年年初国务院颁布的《钢铁产业振兴和调整规划》的配套细则。
世界钢铁协会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7月全球粗钢产量较去年同期下降11.1%至1.039亿吨,作为全球最大的钢铁生产国和消费国,中国7月的粗钢产量逆势而上,较去年同期增长12.6%。
近年来,中钢协、工信部甚至中国的钢铁业龙头都在大力推动中国的钢铁业重组。不过,除了口号喊得响之外,实质性的内容并没有多少可喜之处。最新的案例是,宝钢谋划已久的合并邯郸钢铁的计划,最终失败。也有消息传出,宝钢与包钢的合作,也可能失败。
“如何解决与地方政府的利益分配问题,成了钢铁业并购重组的最主要障碍之一。”一业内人士表示,出于地方利益的需要,中国的钢铁注定大部分将在各地内部进行。《意见》能否解决上述困扰?我们拭目以待。(国际金融报)
钢价暴涨变大跌 重组艰难
关键词:钢价暴涨变大跌 重组艰难 发布时间:2009-08-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