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长刘家义作审计报告45个中央部门去年出国花12亿省会城市债务率最高达189%
2012年度审计报告显示,45个中央部门本级2012年因公出国(境)团组4609个,实际支出12.13亿元。据此测算,平均一个部门一年出国上百次,花费2700万元。
昨天,审计署审计长刘家义向全国人大常委会作2012年度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
报告还指出,从审计18个省本级及省会城市本级2011年以来政府性债务情况看,一些地方变相融资现象突出,部分地区债务增长较快。其中,负偿还责任的债务率超过100%的有9个省会城市本级,最高达189%。这些被审计的省及省会城市中,有55%承诺卖地还债。
审计结果
45个中央部门去年出国花12亿
报告指出,审计的45个中央部门本级2012年因公出国(境)团组4609个,实际支出12.13亿元。审计发现,有33个部门的884个团组未纳入年初计划;重点抽查的2142个团组中,有277个存在出访人数、天数、地点超规定等问题;抽查的3.99亿元出国费中,无预算、超预算或超标准、超范围列支3902.93万元,还有20个部门将550.13万元出国费用转嫁给其他单位。
据此测算,平均一个部门一年出国上百次,花费2700万元,超计划、超标准、超规定等问题比较普遍。
此外,一些部门在计划外召开会议,有的超标准、超范围支出会议费。
审计的45个中央部门本级2012年共举办会议8698个,包括三类及以上会议2036个、其他论证和评审等会议6662个,实际支出6.98亿元。审计发现,有31个部门计划外召开三类及以上会议1129个;抽查的5423个会议中,在非定点场所召开459个;抽查的5.33亿元会议费中,超标准列支3954.61万元,转嫁其他单位或挤占其他支出4036.5万元。
这种现象在2013年度的审计报告中会有所改善。记者了解到,从去年年底八项规定实施以来,各部门会议费、出国费每个月都有具体清单。出国组团团长是谁、多少人,每个月都在上报,审计署也在联网审计。
从审计18个省本级及省会城市本级2011年以来政府性债务情况看,一些地方变相融资现象突出,部分地区债务增长较快,有的过度依赖土地收入和举借新债偿还。
审计的地区中,债务增长率超过20%的有4个省和8个省会城市本级,最高达65%;负偿还责任的债务率超过100%的有9个省会城市本级,最高达189%。
从偿债看,4个省和17个省会城市本级政府负偿还责任的债务余额中,有55%承诺以土地收入偿还,但这些地方2012年需还本付息额已达其可支配土地收入的1.25倍。
公路等行业债务大量靠借新还旧,2012年高速公路、政府还贷二级公路债务借新还旧额分别为453.85亿元、170.69亿元,其中6个省和1个省会城市本级二级公路债务借新还旧率平均67%。
6万多套保障房存在违规现象
刘家义介绍了全国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跟踪审计情况。这次审计共发现6万多套保障房被违规分配使用或出租出售。
审计发现,有57.99亿元专项资金被建设单位等挪作他用,有1.83万套住房被代建企业等违规出售,还有5333套被用于周转或出租等。抽查的保障对象中,有11.97万户的收入财产等超标或重复享受保障,涉及住房4.18万套、补贴1.74亿元。
审计指出问题后,相关单位已追回资金12.71亿元,取消1.89万户家庭的保障资格,收回1500多套住房。
分析
权力寻租成违法违规新特点
2012年度审计报告指出,审计发现并移送重大违法违规问题和经济犯罪案件线索呈现利用权力设租寻租等新特点。
在审计中,发现并移送重大违法违规问题和经济犯罪案件线索175起,涉及630多人,有关部门正在依法立案查处。这些案件涉众性强、利益链条长,多为“窝案”、“串案”,呈现以下新特点。
利用权力设租寻租。审计共发现此类案件21起,主要是有的公职人员在行政审批、工程建设、财政补贴、贷款发放、业务经营等过程中,通过违规插手招投标、协助“公关”,甚至直接参与造假等方式,向特定关系企业或亲友输送利益。
借助内幕交易或关联交易侵权牟利。审计共发现此类案件9起,主要是有关人员利用掌握的矿产储量、上市公司业绩、基金投资策略等非公开信息,提前低价买入,等待市场估值高涨后再倒手卖出,从中牟利或向关联方输送利益80多亿元。
实施方式网络化。审计发现,一些人员利用网上银行大规模转移资金,参与单位达5000余家,起核心组织作用的88户企业存在明确上下游分工,巨额资金跨地区多账户频繁划转,最终用于非法经营等。
侵害公众利益。审计发现的17起虚开药品增值税发票案件涉及金额15亿元,有关药品经销商在涉嫌偷逃税款的同时,还利用假发票套取资金用于支付回扣,诱使相关医院高价购买特定药品、开大处方。
评论
念好审计“紧箍咒”防屡审屡犯
昨天,审计署审计长刘家义向全国人大作了2012年度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报告从体制机制制度和管理层面揭示问题症结所在,并提出了标本兼治、重在治本的针对性建议,再次为经济运行把脉、为政府管理提醒。
6月17日,李克强总理在审计署考察并座谈,在向全体审计人员提出要求时,指出“要念好权力监督的‘紧箍咒’,促进廉洁政府的建设”。
审计监督便是权力监督的一种方式,便是一种“紧箍咒”。如何才能给这些职能部门念好咒?记者认为,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要敢念咒。一些审计人员认为审计机关仅仅是政府的一个职能部门,监督力度不大,作用有限,有时基于多方面原因不敢“念咒”,不敢深入查处违法违规问题,不敢揭露腐败。
实际上,宪法赋予审计足够高的法律地位和监督权威,总理也寄予审计监督很高的期望。作为一名审计人员,就应该按照总理所说,要忠于职守,敢于碰硬,依法履职,“毫不留情地揭露滥用权力、以权谋私等行为,揪住不放,深挖细查,
让中饱私囊的人暴露在阳光之下,坚决清除侵蚀公共利益的‘蛀虫’。”
二要能念咒。审计监督这个“紧箍咒”是一副良方、一剂良药,但是念咒的审计机关或审计人员必须能念咒、会念咒、善念咒,才能念好咒。
为此,审计机关要紧紧盯住、管好用好宝贵的财政资金,重点关注涉及基本民生或群众反映最为强烈、最期盼解决的社会领域,及时发现和揭示发展中体制机制层面的问题和风险隐患。
三要念到位。目前审计面临的任务越来越重,审计时间短、审计任务紧与高标准、严要求的审计质量之间的矛盾日益加重。在这种情况下,必须保证每次审计都能审计到位,促使他们彻底整改,防止他们屡审屡犯。
盘点
违规案件线索每年查出百余起
法晚记者盘点从2004年以来审计发现的违法犯罪案件线索,近几年的违规案件线索数基本保持着稳定的趋势,历年都维持在120起左右,变化程度基本不大。
另外,在审计发现的涉嫌违法犯罪案件线索移送纪检监察和司法机关查处后,被处分的人员数量在增加。从案件数和受处分的人数综合来看,虽然每年的违法犯罪案件线索数量基本变化不大,但从受处分人数的增长幅度上来看,我们可以知道,在审计之后,违法犯罪案件的查处、监管办案率在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