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新闻
倒逼机制启动钢厂话语权受挑战
关键词:国内钢市,倒逼机制,钢厂,话语权  发布时间:2013-01-28

  近年来,钢材市场行情长期“倒挂”,使得钢铁产业链上各环节经营都出现了困难,行业景气指数跌入低谷,行业笼罩在亏损的阴霾之中。钢铁产业链的发展又一次到了关键时刻,市场倒逼机制开始启动,将对以往经营格局进行重组,使市场在新的起点上再度整装待发。

  目前,钢铁产业链上各企业为了谋取更大利益,都在经营中作出了许多变化。

  常见的有钢厂推出新的优惠政策,吸引钢贸企业按代理合同要求完成订货量。

  钢贸企业出于规避市场风险而减少库存量,并凭借握有的渠道优势,有选择地在现货或电子市场采购廉价资源。

  终端用钢企业也有降本增效的需求,希望在采购原材料中节约开支……

  在此,笔者列出钢贸企业在市场倒逼机制下的几种变化,以供钢铁产业链上各环节借鉴,各自制定有效的应对之法。

  抱团经营

  顾名思义,这一经营模式是由数个钢贸商捆绑在一起,资金、资源共享,这是近年来在钢贸圈里越来越普遍的现象。

  常有的做法是:由一家大中型钢贸企业牵头,数家小型商家参与,依靠钢厂优惠政策和市场调剂,以达到“人家赢大利时我能分享,人家亏钱时我微亏或有薄利”的经营目标。

  自2012年以来,做钢厂代理的贸易商几乎都处于“大做大亏,小做小亏,不做也亏”的境地。部分钢贸企业在权衡供求关系利弊后,不得不退出代理商队伍,转战现货市场和电子交易,力争在行情低谷期间规避经营风险。

  但目前,继续做钢厂代理的钢贸企业仍占大多数。尽管在理念上也知道“供不应求时资源为王,供大于求时渠道为王”的道理,但在实际经营中,又备感资源掌控的重要性,同时也感受到定期完成代理量的压力。

  可是,由于他们对这个行业的不舍,这些代理商寄希望于在后市中抓住翻身之机。根据以往经验,如果不向钢厂订货,有可能满足不了下游用钢企业的需求量或品种;而按代理合同订货的话,又有可能增加库存压力和价格走跌带来的风险。

  因此,有代理资格的钢贸商,就在熟人圈里搭建一个采购平台,实现参与者之间的资金、资源共享,调剂好需求与库存的关系。

  在通常情况下,参与这个平台的钢贸企业数量是有控制的,相互之间比较了解,而且都是一些规模较小的企业。

  在牵头的大中型钢贸商向钢厂订货之前,根据各家企业自报采购量做好统计,并在满足钢厂订货需求的基础上,留出一部分额度到市场里采购,便于降低市场风险。行情不好的时候,钢厂为了鼓励代理商订货,往往会出台一些优惠政策。

  这样一来,抱团经营的企业既能依靠优惠政策弥补部分经营亏损,又保障了下游渠道的用钢需求,还能在一定程度上规避行情“倒挂”的风险。如此一举三得的做法,深受中小型钢贸企业的欢迎。

  在经营中,这一类钢贸企业从原来的“资源为王”,正在过渡到“渠道为王”阶段,他们以钢厂资源确保用钢终端需要,以市场采购低价资源来调节企业进货成本。这些企业只要配合默契、操作得当,在极大部分同行经营亏损时,也能赢取微薄的利润。

  联手下家

  这种做法多是一些做品种钢材的,规模较大的钢贸企业所为,他们利用长期积累下来的客户资源,联手多家用钢终端,组团进行批量采购,挑战定价话语权。

  今年以来,有些做品种钢材的大中型钢贸企业,联手数家下游用钢企业,有选择地向钢厂订货。

  这里说的“选择”,是对钢厂定价话语权的直接对话,说到底就是“砍价”。

  组团联手采购的量,一般来说都是比较大的,对处于经销不好的钢厂来说,无疑有相当大的吸引力。在行情好的时候,钢厂生产繁忙,按计划生产还不一定能完成任务,根本不可能插入计划以外的量。

  但是,在行情不好的时候,钢厂除了满足直供量外,大部分流向市场的货源受阻,库存量不断增加,企业资金运作的压力也随之增大。

  这时,钢厂为了得到大订单,就会置出厂价格于不顾,签订利益倾向于中下游的合同。如此一来,出厂价就只是成了买方与卖方谈判的基础价,只要议价双方有一方不满意,谈判就会终止。

  有时候,有的钢厂为了减库存、降低资金运行成本,在如此一对一议价中无奈作出很大的让步。而钢厂的让步越大,为中间钢贸商和下游用钢终端腾出的利润空间也就越大。

  服务包销

  行情不好,钢价低迷时,投钱做库存有一定的风险。有些大型钢贸企业在降低库存和不做库存后,手头积压了大量资金,于是产生了掌控资源的种种做法。有的借壳收购上市钢厂后,按计划排产和包销钢厂生产的各类产品;有的出资收购钢厂,成为能左右钢厂经营权的大股东,担任董事长,指定总经理,负责全部销售业务;有的在解决某钢厂生存问题后,从服务某钢厂生产的方方面面挖掘新的利润源泉,如供应煤炭、铁矿石、辅料、物流和加工配送等。这些做法,都是围绕掌控钢厂资源进行的。

  钢厂绝对话语权仍难撼动

  那么,是不是在钢厂失去话语权后,意味着钢贸商得到了话语权?回答是否定的。从我国经济发展的情况看,在市场经济初级阶段,钢厂握有绝对的话语权,即或是行情不好的时候,钢厂话语权也只是受到挑战而已。

  钢贸行业在整个钢铁产业链上,至今仍处于最为薄弱环节,尚不具备利用市场倒逼机制争夺话语权的条件。在一定时间内,我国钢铁产业链上的话语权仍掌握在钢厂手中,只是会受到越来越多的挑战。这样的状况将一直保持到我国出现成熟的市场经济之后。到那时,钢厂握有的话语权才有可能回归市场,但也绝对不会交由钢贸行业或下游用钢终端来支配。

  因此,市场倒逼机制的启动,只是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话语权回归市场的进程,也在一定程度上标志着我国市场经济日趋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