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行业相关企业、协会、各大媒体等最关心的莫过于中国是否将追随日本两家钢材与力拓确定的降幅。
按照多年来国际谈判惯例,若供需双方中任何一对率先达成“首发价格”,则其他各方均需无条件接受。但在2008年,这一惯例被打破。在2月17日业内人士确定2008财年铁矿石价格涨幅为65%后,力拓在6月份争取到了最高达96.5%的涨幅。
业内人士认为,中国工业和中国企业应该坚持40%的底线,在谈判中掌握更多的战略主动权。在后续的谈判中,中方应该坚定自己的立场,将目前拥有的谈判砝码化为谈判的动力,争取中国工业的利益最大化。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中国作为全球铁矿石最大的进口国,理应拥有更多的定价话语权。2008年中国共进口4.4366亿吨铁矿石,占全球海运铁矿石比重约为52%;而日本进口约1.0526亿吨,占比重约12.3%;韩国进口0.4954亿吨,占比重约为6%。2009年,铁矿石处于供大于求的状态,铁矿石市场杠杆向买方市场倾斜,中国理应拥有更多的定价话语权。
同时,业内人士表示,即使不进口,也能维持企业目前的生产。今年1-4月,我国共进口铁矿石1.87亿吨。目前我国的铁矿石港口库存有7000万吨,加上各大钢厂库存及社会库存将超过1亿吨。而目前钢铁生产每月所需铁矿石6000万吨,按50%的对外依存度计算,中国每月仅需进口铁矿石3000万吨。那么1亿吨的库存,即使不进口,也能维持企业3个月左右的生产。
另外,2008年我国的铁矿石原矿产量达到82401.11万吨,同比增长20.7%。我国的国产矿自给率多年来保持在50%左右的水平。2009年,在钢铁需求萎缩,铁矿石进口矿现货价格持续低位的冲击下,国内矿山仍有能力加大开采力度,增加国产矿的供给。
业内人士还表示,我国的海外权益矿规模在不断扩大,也在增强我国谈判话语权。目前我国每年进口的铁矿石中有8000万吨属权益矿,自2009年2月起,我国的钢材、贸易企业等加大了对海外权益矿的投资力度,主要以购买海外矿企的股权为主。按照今年海外权益矿的进展速度,到2010年我国的权益矿资源量将超过1亿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