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新闻
2013年钢贸重组年
关键词:国内钢市,2013年,钢贸重组年  发布时间:2012-12-18

  2012年传说中的世界末日其实是玛雅人新旧纪年交替的最后一年。尽管传言近乎于荒诞,但上海钢贸行业确确实实经历了惊心动魄又值得深思的一年。

  在这一年里,钢贸行业的诚信体系经历了前所未有的考验,造成业内经营秩序混乱,传统经营模式受到现实严厉的拷问,一时间钢贸发展之路乌云密布,前途迷茫。

  2013年将是怎样的一年呢?带着这一问题,笔者走访了部分行业(商业)协会、企业和行业工会,经过调研,又与几位业内人士进行了分析,得到总体的感觉是虽然行情不好,但这个行业还是大有希望的。目前行业的劳资关系十分和谐。企业在面临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劳资双方互助互勉,同甘共苦。有的企业老总在山穷水尽之际,召集员工开会交底,打算放弃。可是,员工们不但不气馁,反而帮助老板出主意、想办法,并以实际行动做好原定的各项工作。仅此一点,让人看到这个行业一定会牢记前车之鉴,通过短期疗伤后步入正轨的。

  那么,行业在疗伤期中,重点会做些什么呢?笔者通过长期观察,从这个行业的精英企业群体中发现:2013年,钢贸行业将会把大量精力花在“重组”上———重组行业诚信体系、重组赢利模式和重组经营秩序。为此,笔者把钢贸行业的2013年定为重组年,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重组诚信体系

  继2011年11月份无锡某钢材市场发生“老板跑路”后,点燃了钢贸行业资金缺口的导火索,引发了上海及周边地区多家钢材市场、仓库的重复质押事件浮出水面,账面上仓单数量大于实际库存量,被俗称为“爆仓”。与之相关的银行、托盘商、钢贸商、钢材市场和仓库等单位,都陷入深度不安和恐慌之中。自今年7月、8月份以来,司法机关不断收到来自钢贸行业的官司,一些享有盛誉的国有企业也卷入其中。据来自仓库一线朋友的反映,现货采购人员即或在仓库里看到了现货,但仍难以判断货权是否被质押;即使是有关企业派出驻场监管人员,每天盯着的那堆货虽然没短斤少两,但货主也可能会被莫名地换掉了。在这一系列不该发生的事件中,相关利益主体基于捍卫自身利益,以行业潜规则为幌子,实施共守同盟,践踏行业诚信的底线,颠覆了传统经营真、善、美。案发后,有些相关利益主体立马翻脸不认人,一方面把自己高高挂起,另一方面又把污水扣在其他关联方上。

  行业经营状况总是从各自不同侧面反映着社会生活,而社会生活又总是用不同的方式影响着各个行业。如果说,这个社会没有产生“表哥”、“房叔”和“李刚的儿子”的土壤,就可以灭绝众多违犯法纪的行业潜规则。笔者到某商会走访时发现:点燃行业资金缺口导火索的“跑路老板”,被称为“被跑路”,真实原因并非没有钱弥补资金缺口。据不完全统计,在这位“被跑路”老板名下,不乏有数家企业、数幢高档别墅和五六辆高级轿车,几千万元只是其总资产的一部份。让他失踪的真正原因是当地有两位重量级人物被“双规”。我们坚信,党的“十八大”后,随着反腐倡廉深入进行,一定会对行业起到“正能量”的影响。有了这样的信念,就不能只等大环境发生变化,而应从现在开始、从自己做起,通过行业自救,重组行业诚信体系,重新赢取在社会上相对称的声誉。

  前几年,钢贸行业资金运作风靡一时,玩过了头就会被玩,在一定程度上激化了本轮资金缺口的矛盾。不少钢铁物流企业也从这一反面教材中吸取教训,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加大重组企业诚信机制和体制的力度,营造好不受外界干扰的诚信经营小环境,引导每个员工所涉票据都是阳光的。为此,众多企业在行情低谷期,提出企业经营的重要原则———把“控风险、降敞口”放在首要的位置,并紧紧围绕这一原则重组企业诚信体系。有的企业在专业条线上进行自查,发现问题不是绕开问题,而是直面问题解决问题。

  在重组企业诚信体系的同时,众多企业着力创新,从传统经销商向供应链服务商转型。有的企业以这次行业信任危机大爆发之机,物色真诚合作的伙伴,为后期扩大经营服务业务作准备。据笔者获悉,一些实力雄厚的企业为了“控风险”,还延伸了供应链服务,通过参与交易平台股份、组建自有仓库等不同途径,确保货物在有齐全监管下流通。这样一来,一些不诚信经营的企业会被逐渐淘汰出局,还钢材市场经营大环境一个清静。

  重组赢利模式

  钢贸行业在我国重新出现的历史不太长,按改革开放的年份计,也只有30多年的时间,期间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焕发了特有的、旺盛的生命力,这可以从行业赢利模式数度转向中看出端倪———与时俱进。

  最初几年钢材供不应求格局下的资源经营———靠获取钢厂有限资源便能截取赢利点;随着我国钢铁工业发展,供求关系发生变化,只能利用不对称信息和行情起伏波段获取赢利点;2008年后,借助国家积极财政政策,在四万亿投资推动下,依靠资金运作提高企业赢利水平。经历了上述3个阶段后的2011年底,钢铁产业链全线进入微利时代,有一段时间钢厂每吨钢材的平均赢利仅1.68元。在这样的时候,钢材市场价格长期处于倒挂,钢贸环节陷入“大做大亏,小做小亏,不做也亏”的境地,加之“击鼓传花式”的资金运作已经把行业经营推向高利率的风口浪尖。当资金泡沫被捅破后,行业呈现难以弥补的资金缺口,使众多企业经营在缺少赢利点的情况下难以为继。

  据笔者最近了解,上海第一家出现的钢材票据市场———华东钢材市场将于2012年12月31日结业,这是继前两年香山钢市结业后的又一家钢材市场。结业的原因就是钢材市场传统赢利模式已经过期了。“香山”和“华东”在前几年都是物流系统亿元以上市场排名在80位前的企业。近年来,人口红利消失,市中心房屋租赁费用逐年抬高,票据市场传统赢利模式穷于应对日益高涨的费用。这样的现实说明,以往这3个阶段的赢利模式已经跟不上我国经济发展的现实,必须重组行业经营模式,须改变以往靠“吃大苦,耐大劳”、只要敢拼搏就能赢利的状况,而是需要靠智慧经营,用服务经济的理念,在为上下游客户提供所需服务中,寻觅越来越多的赢利点。

  这里,从众多创新经营模式中,选取几个不同于传统经营的赢利点,供相关行业及人士思考。

  成为钢厂营销中心。一些有名的钢材市场、钢贸企业,通过吸纳钢厂资金,组建厂商联营的营销中心;或投资钢厂,以股东的身份成为该钢厂在当地独一无二经销商;或签定厂商共赢的协议,靠自律和相互约束,有条件地做精做深该厂钢材销售。

  成为终端代理采购。依靠以往经营积累,将终端用户采购资源集中起来,进行有选择地集中采购,在为终端用户降低采购成本的同时,为钢贸商赢利腾出有限的空间。

  成为供应链服务商。钢贸商说到底是服务商,通过为产业链两端延伸服务的方式,为上游的钢厂和下游用钢终端提供各自需要服务的解决方案,成为供应链服务商。钢材市场可以利用已有车站、码头资源,为客户提供钢铁物流解决方案,减少二次物流和空载的消耗;钢贸商在有条件的情况下,或能创造条件为终端提供所需的加工配送服务,甚至可以把精细加工后的产品,成为终端生产所需特殊原料的供应商。

  游走虚实两市之间。钢材期货推出后,不但完善了钢材市场机制,而且丰富了钢贸商的赢利渠道。企业可以按照实际需要,量力而行地游走在虚实两个市场之间,用虚拟市场套保套利的方式为实体市场上的经营保驾护航。

  参与新颖赢利平台。在本轮资金缺口门事件中,虽然有不少钢贸企业受到重创,但还是有一些好的企业和好的经营平台成为吸引眼球的亮点。可以结合企业实际情况,或效仿或参与,借助同行赢利模式,切切实实为自身企业找到新的赢利增长点。

  重组经营秩序

  重组行业诚信体系是重组行业经营秩序的出发点,而重组行业经营模式则是重组行业经营秩序的落脚点。这三者的关系相辅相成,相互依存,相互促进,使行业经营格局、规模和发展,与我国经济建设发展同步前进。基于此,重组行业经营秩序必须立足现实,从诚信经营出发,规范行业经营守则,为创新经营模式保驾护航,铲除培育不诚信经营的土壤。

  钢贸行业成立以来,经历了资源经营、信息经营和资金经营3个阶段后,当行业在国家宏观经济步入调结构转型期时,突发性地冒出众多潜规则,破坏了行业诚信体系,进而扰乱了行业经营秩序,使得一些诚信企业经营受到了伤害。这也从一个侧面告诉我们:随着钢贸行业在转型期调结构步骤的日益深入,行业将从原来的资金经营步入服务经营,与服务经营不相适应的行业潜规则必须在重组行业经营秩序中得到彻底清理。

  在本轮行业资金缺口门事件中,一些企业利用类似重复质押、骗货诈贷等潜规则,并非新发明,更非有行业的专利。环顾我国的各行各业现状,都有一样性质而不一样表现的潜规则在侵蚀市场经济的肌体,这或许是市场经济初建特有的现象。对此,我们一不要大惊失色,二不能熟视无睹,三不能坐以待毙,一定要以高度社会责任感,提振信心,满怀热诚,重组与服务经营相匹配的经营秩序。

  在本轮行情低谷中,有些钢贸企业恪守诚信经营,在明知道影响不了、更是改变不了整个社会经营环境的情况下,坚持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探索重组经营秩序的尝试,取得了一定成效。据笔者了解的一些情况,有一家有国企背景的民营企业,创建了一个股份制有限公司的电子商务平台,并专门设立了为参与这一平台商务活动服务的呼叫中心。从职能上来说,这个中心可以为参与者提供经营上所需的各种帮助,缺资源的可以得到所需的钢材,缺资金的可也获得所需的代填款项,缺业务的可联系到相对应的客户。前不久,这个电子商务平台还为18家钢厂生产的建筑钢材进行了认证,并进行了授牌仪式。

  当然,欲参与这个电子商务平台交易的,须遵守由律师把关的资格认证,告知参于交易的游戏规则和应尽的义务,使钢材流通和资金运作在全程有效监管的环境里运转,以确保在安全情况下获取多赢的局面。据了解,这个平台运作以来,没有出现一起资源或资金失踪案,而且参与交易的30多家会员企业,都成了这波低谷行情的赢家。

  一个企业、一个平台重组经营秩序的影响力是有限的,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大多数企业经营的诉求———在一个有安全感的经营秩序中,从事经营活动。但是,重组行业经营秩序牵涉面较为广博,仅仅靠少数几家企业在设定范围内进行,一是影响力不大,二是可能发生“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的现象,可能影响到全国钢材大物流的格局。希望由政府相关部门牵头,依靠行业商协会,在重组行业诚信体系、重组行业经营模式和重组行业经营秩序中有所作有所为。

  即将过去的2012年是不平静的一年,也是行业发展受挫的一年,需要有2013年这样的重组年,在重组行业诚信体系、重组行业经营模式、重组行业经营秩序中,扶平伤口,疗养生息,重振旗鼓,融入我国经济发展的主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