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新闻
钢价涨跌终有数 花开花落总有时
关键词:国内钢市,钢价,钢厂,热卷  发布时间:2012-07-16

  继上周天津热卷快速跌破去年低点3950元/吨后,昨日上海热卷市场正式跌破4000元/吨大关,追平去年低点3980元/吨,较今年高点4360元/吨,回落380元,跌幅近8.5%。同时据不完全统计,国内主要市场主流报价跌破4000元大关的城市增加至15个,占统计总数的34.1%;全国均价大有跌破4000元大关之势。国内钢市如此跌跌不休,底部到底在哪?合适才能建仓?目前钢铁圈内最炙热的问题,也是最难回答的问题。但笔者相信:钢价涨跌终有数,花开花落总有时。

  一、 数据好于预期 需求缓慢回暖

  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22709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7.8%。其中,一季度增长8.1%,二季度增长7.6%。国家统计局发言人盛来运认为,上半年中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经济发展稳中有进。

  前日中汽协公布数据显示:上半年,我国汽车产销保持稳步回升态势,普遍好于市场预期,数据上看上半年,汽车产销952.92万辆和959.81万辆,同比分别增长4.08%和2.93%。

  同时需要注意到机械行业产值开始缓慢回升,5月工程机械行业同比增长7.2%,累计同比回升4.7%。除挖掘机5月数据产量数据持续回落外,其余起重机、混凝土机械、压实机械等产销数据全部小幅回升。终端需求将在8月缓慢显示,且需求好于预期。

  二、钢厂降价预期变小 稳定市场信心

  7月中旬将是主流钢厂出台8月价格的集中时间。经过7月大降后,鞍本武首等钢厂价格与市场价较接近,市场普遍预期降幅将缩小。而目前现货市场较6月普遍下跌150元/吨左右,钢厂可下调或追补的空间不大。同时8月淡季收官,市场需求或缓慢释放,价格趋于稳中走强之势。钢厂价格调整如何,更是对市场走势一种表态。目前钢厂亏损、商家亏损,需求一旦恢复,拉涨热情将迅速释放。因此8月钢厂调价预期更多趋向于稳中小降,以适当稳定市场定心,增加订货预期。最新消息:宝钢出台8月价格出价,略有超于预期,热轧、冷轧跌幅都在200元/吨以上,但与目前市场价格仍倒挂600-800元/吨。

  

  三、钢价加速触底 7月筑底8月上扬

  近两周国内钢价再度加速下跌,全国主要品种纷纷跌破去年低点,市场悲观心态悠然而生。目前建材、板材均价处于4000元上下胶着状态,建材类全国均价较上半年高度跌幅均超过20%,板材类跌幅较前期高点降幅也在15-19%。但最近两个月跌速明显放缓,7月市场渐明显触碰到钢厂、商家底线,各市场都是一些尾货资源加速处理,大户及终端多保持谨慎观望态势;侧面反应出市场进一步下行难度较大。下两周主导钢厂出台8月价格,市场杀跌情绪较强,现货价格将快速探底。最早7月末8月初市场企稳回升,阶段性筑底完成。

 

11日

比上周

周比幅度

比上月

月比幅度

最高点

比最高点

最大降幅

25三级螺纹

4087

-58

-1.40%

-106

-2.53%

5205

-1118

-21.48%

20二级螺纹

3984

-53

-1.31%

-92

-2.26%

5070

-1086

-21.42%

6.5高线

4027

-44

-1.08%

-89

-2.16%

5093

-1066

-20.93%

2.75热卷

4169

-85

-2.00%

-164

-3.78%

5080

-911

-17.93%

6.0热卷

4030

-80

-1.95%

-150

-3.59%

4963

-933

-18.80%

20普中板

4005

-60

-1.48%

-132

-3.19%

5055

-1050

-20.77%

1.0冷板

4831

-46

-0.94%

-167

-3.34%

5694

-863

-15.16%

  在钢价快速探底之时,市场难免充斥着恐慌情绪。在经过大半年没有盈利、或者亏损的经营后,商家心态之谨慎、建仓之谨慎堪比2008年。但回头看钢市外围环境在逐渐转暖:国家调控由“稳增长”到“保增长”,央行密集出台货币政策,累积效应缓慢显现。而目前粗钢产量居高不下--6月日均产量再上200万吨,恐难对矿石价格继续打压;就焦炭价格回落对钢材降本收效甚小。且钢市下行通道上,止跌反弹看成交(需求)而不是看成本。目前从钢厂-商家-终端,钢材库存并不高,说明市场刚需仍强,一旦钢市探底完成,市场快速回升到成本线平台上。因此我们谨慎预计,在今两周钢市快速探底后,7月-8月初或是建仓好时节。

    中国钢材网观点:“钢价涨跌终有数”“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没有莫强求”,这些话显然“宿命论”的味道太浓厚,笔者认为,钢材市场不是“命”决定的,而是下游需求、粗钢产量等因素共同决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