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新闻
钢贸商:钢材市场终于有了一丝触底反弹的苗头
关键词:钢贸商:钢材市场终于有了一丝触底反弹的苗头  发布时间:2009-11-04

钢材市场终于有了一丝触底反弹的苗头。上海钢材现货销售平台西本新干线信息部的盛志诚对记者说。但他对钢铁业的高库存和高产量,依然忧心忡忡:这是最大的制约因素。

漫无节制的高库存和高产量,使原本期待中的金九银钢市暖意迟迟不见。直到10月底,需求才有所放量,钢价上行,去库存化有所启动。但这在另一方面却削弱了钢厂调整产量的动力,国内粗钢产量持续高位运行。业内人士认为,钢材的国内需求及出口不足以撑起库存和高产这两座大山,要警惕回暖的钢市被逼向墙角,钢厂应主动放弃不到亏损不减产的逻辑,尽快理顺市场关系。

钢价连涨两周能否持续

国内钢价在连续2个多月持续下跌后,终于出现了连涨两周的新苗头。但是,从市场调整的情况来看,涨幅逐渐收窄,到上周末部分钢品价格甚至又出现了小幅回调。不少市场人士对这一回暖持谨慎的观望态度。

国内知名钢铁资讯机构我的钢铁提供的最新市场报告称,在刚过去的一周内,国内钢价虽然继续上涨,但涨幅明显收窄。建筑钢材现货价格总体继续低位反弹,但上海、杭州等地的反弹高度已下降,每吨涨幅在70元左右。值得注意的是,进入11月份,北方天气趋于寒冷,北方市场对建筑钢材的需求将逐步进入淡季。此外,热轧板卷价格在大幅反弹后回调,上海市场厚规格产品回调幅度最大,吨价跌幅达100元。

据对国内部分钢厂和经销商的一项抽样调查显示,60%以上的被调查钢厂和经销商认为后市以盘整和下跌为主。这表明市场对这一轮反弹心里不踏实,还有各种各样的疑问。记者在市场调查中了解的情况也表明,不少经销商对于后市操作也往往抱看一看再说的观望态度。

供应压力挤压需求效应

记者最近3个月内连续采访了宝钢销售部门的人士。从其3个月内三种不同的市场判断,可以看出供给压力如何挤压了需求的效应。

在8月初,宝钢的这位人士认为,当时钢材下游需求的回暖较为明显,有些品种甚至出现了排队提货的现象,即使建筑钢材等产品生产放量过大,对市场产生一些局部的影响,但市场总体的回暖趋势应该可以持续。到了9月份,这位人士认为,需求基本面没有大的变化,但前期钢价上涨、产量释放太猛太急了,对市场运行产生了影响。到了10月初,宝钢最新推出的月度价格不得不顺势而为,普遍调低价位。这位人士认为,需求依然存在,但供应压力太大了。

我的钢铁研究人士俞连贵说,高库存一度大大稀释了钢材的市场需求,给人的印象是资源只进不出,需求对市场的支撑和拉动效应大打折扣。据西本新干线的监测数据,上海市场建筑钢材库存曾持续13周增仓,一度逼近年内高点。最近两周来,随着成交放量、钢价上行,建筑钢材去库存化有所启动,但沪上热卷库存再度攀上历史高点。

钢厂不到亏损不减产的逻辑是最大制约因素

就算在钢价持续下跌之时,钢厂的生产马力也丝毫不减。如今钢价有所回升,这种生产热情更别指望有所冷却。这里面的逻辑究竟是什么?记者采访钢厂有关人士及专家得到的答复是:钢厂不到亏损不会减产。钢价在成本线之上,好不容易处于盈利窗口,减产不就意味着让别人赚钱?

相关统计数据显示,今年9月份国内粗钢、生铁和钢材产量分别同比上升28.7%、27.7%和31.6%,粗钢日均产量达169.03万吨,再创历史新高。最新预测数据也显示,10月上旬国内钢厂粗钢日产水平仍然维持169万吨的历史高位。而据西本新干线对国内90多家主要建筑钢材生产商最新排产计划的统计来看,10月份螺纹钢、圆钢、线材等主要建筑钢材品种的产量与上一月基本持平,说明钢价反弹后,使得一部分原本可能被逼减产的建筑钢材生产商又获得了利润空间,减产动力大为削弱。

不少市场人士提醒说,钢厂不到亏损不减产的逻辑,不利于市场供求关系的主动调节,如果任其发展,即使市场稍有回暖,也还是会逼向墙角。国内钢材需求正在趋于平稳,与畸高的供给状况的反差只会加大;钢材出口近几个月虽有小幅回升,但在国外市场需求回升缓慢及日益趋紧的贸易保护主义氛围内,期望通过出口减压是不切实际的。以销定产、主动调节,是钢铁业发展的不二法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