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物流产业要持续发展需解决3个危机。
日前,由于部分钢贸企业的不诚信行为引发了银行集体收贷事件。钢贸行业的生存则因此遭遇极大的挑战。在中华民营企业联合会会长保育钧看来,银行收贷事件仅仅是个表象,该事件的爆发揭露了我国更深层次的危机。
表面看,银行收贷的问题并不难解决,只需要通过银企直接见面,银行与商会商谈即可。通过这次与极少数钢贸流动企业的信用危机所引发的银行集体收贷事件,可以进一步密切钢贸流通企业和银行的关系,甚至还可以进一步改善关系。
但现实并非这么简单。“发生在民营企业、钢贸流动企业信用危机所引发的银行集体收贷,仅仅是浅层次的,背后则隐藏着经济结构性危机,以及更深层次的体制性危机。”保育钧表示。
此次银行集体收贷一定程度上是由于钢贸商李国清跑路引起的。换言之,极少数钢贸流动企业的信用危机所引发了银行集体收贷风潮。这恰好说明了我国民营企业尴尬的“二等国民”地位。
保育钧说,民营企业确实出现了极个别的骗贷和反复抵押,但是比例是很低的。不能因为这些事就把整个民营企业全盘否定了。“(别看)民营企业今天很风光,明天谁放出一个风了,说谁不行了,马上大家就来给你封门了。试问,哪一家国有企业受这个待遇,没有。这就是不平等。”保育钧说。
钢贸行业的危机还揭露出了一个问题,经济体制改革的滞后。这些年来,我国喊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改革喊了4年,但并没有做。政府和市场的边界也没划清楚,经常是由政府来主导。现在许多人为的问题都是审批出来的。如果放到市场来竞争,资源的方式以市场配置资源作为基础,恐怕现在要好得多。
保育钧指出,要解决深层次的问题,首先要真正转到以扩大内需,满足国内需求,要靠消费拉动。同时,我国还要改革财税制度,所有制结构。破除意识形态的障碍,打破垄断。
“现在经济形势不好,矛盾暴露的时候才能找到改革之处。”保育钧表示,危机也能够产生改革的动力,这些观念对于我们民营的钢贸企业来讲,能够树立信心,实现我们产业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