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钢协”一肩挑“的铁矿石谈判正陷入尴尬的境地,虽然中钢协的降价诉求仍旧强硬,可人们也清楚地意识到,中方可出的牌愈来愈少。在这场旷日持久的拉锯战中,未能联合包括中小钢企在内的所有力量,或许正凸显出国内钢铁业的体制弊病。
现象 铁矿石谈判首次进入“加时赛”
中外双方在铁矿石长协价格上的博弈每年都要进行一次,而每次都变得更加艰难。今年世界经济走势的不确定性为这场博弈增加了更多变数,最终结果也备受关注。
从2002年开始,铁矿石基准价已经连涨六年。今年铁矿石价格谈判中,中方一直坚持铁矿石价格必须回到2007年的水平,即在2008年度基础上下降40%以上。
由于没能预见全球经济的衰退,中国钢铁行业去年在铁矿石价格上吃了大亏。2008年的铁矿石长期协议价格比2007年上涨了近80%,但下半年的需求锐减使铁矿石价格暴跌,导致中国钢铁全行业陷入巨亏。
疑问 三大矿山为何”吃定“中国
在国际铁矿石价格连涨的8年中,“中国诉求”往往被强势的供方“淹没”在令人惊讶的巨大涨幅之中。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昂首”的矿价终于掉头向下,国际铁矿石市场总体供大于求的“买方市场”格局基本确立。
据此,以中钢协领衔的中方代表在谈判桌上抛出了“中方坚持铁矿石长协价格整体降价40%,应回到2007年水平的底线”。未曾料到,这一“合理诉求”遭到了三大矿企的一致反对。
在国际金融危机还未见底,铁矿石需求量大幅下挫的背景下,三大矿企展开了“逼宫”策略。5月26日,力拓宣布与日本新日铁公司就2009年4月1日起新一年度的铁矿石价格达成一致,其中粉矿的降幅约为33%。力拓称,韩国主要的钢铁企业浦项制铁和中国台湾企业目前均已接受这一铁矿石价格降幅。6月1日,力拓在一则声明中表示,其大多数亚洲客户已接受了铁矿石谈判的“首发价格”,这一声明使中方陷入了“孤立无援”的境地。
据中钢协提供的资料,在澳大利亚24个主要铁矿中,8家有日本公司直接参股,其余16家铁矿企业亦均有日资参股。在铁矿石的其他主要产地巴西、加拿大、智利乃至印度,日本企业同样直接或间接拥有大量当地铁矿石企业的权益。
症结 体制缺陷致使谈判走弱
就在中钢协和铁矿石巨头的博弈逐步升级的时候,日前有媒体披露,38家国内中小钢铁企业“集体倒戈”,与巴西淡水河谷签订了总量为5000万吨的长协矿合同,消息一经披露,中钢协相关负责人立即作出回应,指责国内中小钢铁企业在谈判的关键时刻做出了“拆台”的行为。
这位负责人同时发出警告,如果是具备进口资质的中小企业,敢于私下和矿业巨头签约,中钢协将坚决取消其进口资质。另一方面,尽管中外铁矿石谈判仍在胶着中,但力拓、必和必拓、淡水河谷三大矿商都在公开兜售现货矿,这些大量涌进中国港口的铁矿石说明了几大矿业巨头策略的转变,在和中钢协谈判搁浅的情况下直接卖现货给中国厂家,由于铁矿石谈判由中钢协唯一负责,这些接货的钢厂或贸易商便成了中国谈判联盟的“倒戈者”。
铁矿石谈判为什么会出现这样混乱的局面?一家民营钢企的负责人告诉记者,很多国内的中小钢铁企业,对于正在进行的铁矿石谈判,似乎都不怎么关心。
“这是因为,谈判的结果一些小企业、中企业或者民营企业不一定能够享受得到。首先他们自己没有参入这个长协的谈判,然后他也没有进出口的权利,导致他们不关注这个长协价格的谈判过程。”
国内钢企各自为战的做法严重削弱了中国铁矿石谈判的筹码,有业内人士指出,国内钢企只有形成利益共同体,其作为全球铁矿石最大进口国应有的话语权才有可能回归,否则如今的乱象还会继续延续下去。
专家观点 铁矿石定价不应只靠谈判
“金融危机并没有减少中国对于铁矿石的需求,这一点,铁矿石巨头们恐怕比中钢协更有数。”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金融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王福重表示,中国钢铁产量占世界的一半,中国钢铁企业的巨大需求,即使在金融危机的当口,也能提高铁矿石价格,铁矿石巨头们似乎可以有恃无恐。
王福重表示,日本人与力拓的协议价格,高于我们的目标,日本人能坦然接受,在于日本人深知自身资源匮乏,所以他们尽力在源头上找出路。在澳大利亚、在巴西,日本钢铁企业已在逐步控制钢铁业的上游产业。因此,铁矿石价格上涨所造成的钢铁业利润损失,他们可以从上游铁矿石的利润弥补回来。我们控制源头的努力动作太迟,且出师不利。
“为维护中国钢铁企业的利益,促进钢铁行业健康发展,中国必须减少对国外铁矿石的依赖程度”。工业和信息化部原材料司司长陈燕海则表示,面对铁矿石谈判的困境,中国应从产业结构调整着手。
中国钢铁业规模过大,产能严重过剩,在外部需求严重萎缩之后,应大力压缩。新日铁在危机后削减了40%的产量,高管大幅度减薪,职工也减薪休假。
陈燕海说,要培育国内矿山的竞争力,结合我国资源赋存特点,对开采条件较好,但选矿难度大的菱铁矿、褐铁矿、微细晶粒赤铁矿,加大勘探开发和科研力度,科学利用起来。同时,对巨量的品位在15%左右的超低品位矿山的科学开采利用提上议事日程,从而避免长期依赖进口。
王福重表示,要在铁矿石谈判中要取得主动权,是个系统的工程,必须发挥集体的智慧,单靠中钢协一味的限制动作,不足以维护我们的最大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