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新闻
需求端变量加码 建材回暖可期否?
关键词:国内钢市,建材,钢厂停产  发布时间:2012-08-09

  自今年4月中旬以来,钢铁现货再次经历深度调整,跌幅达17.2%,直至7月下旬,钢厂陆续传出停产、检修消息后,市价才稍有企稳,市场中商家不免疑惑,两年来的低点是否有支撑?“金九银十”又是否可期? 下面我们简单从三方面进行分析:

  经济下滑 中央连续释放宽松信号

  进入二季度,中国经济增长出现减速苗头,4-5月的主要宏观经济数据均显示,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均增长乏力。先行指标发电量和制造业PMI显示,发电量自二季度开始出现下滑,其中4月份发电量扣除季节性因素外,基本无增长;汇丰中国PMI值在上半年持续下滑。其他宏观经济指标,如工业增加值、进出口、固定资产投资等数据同比和环比增幅都有所下降。

  在此背景下,国家高层领导人频繁到各区调研,并且出台了一系列宽松刺激政策,如温家宝总理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强调把稳增长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国家发改委加快项目审批,3月、4月和5月分别审批项目258、233和167个;中国央行分别于5月18日和6月7日降低存准率和下调存贷款基准利率。7月5日,时隔不到一个月,央行便再次下调存贷款基准利率。

  钢厂停产检修面扩大 实质效果待观察

  从历史数据看,我国重点大中型企业粗钢产量曾出现过三次明显减产行为,如图2所示,分别出现在2008年7-12月、2010年6-9月、2011年9-11月,其前提均表现为市价暴跌(如图1所示)。而在粗钢产量明显减产后,市价则缓慢回升,由此看出钢厂大规模减产往往是市场见底的重要信号。

  自7月中下旬,钢材价格再次出现明显下跌。受此影响,钢厂出现不同程度的减产行为。据统计,截至8月3日,全国163家钢铁企业的395座高炉中,已经出现检修的钢厂为45家,高炉为58座,影响日均铁水产量10.48万吨,考虑到其他钢厂限产情况,目前影响日均铁水产量大约在14.59万吨,实质影响暂不明显,后期能否形成气候尚有待观察。

  

 

 

  关键变量看需求端

  商品价格运行的根本驱动因素来自供给与需求变化。作为建材终端,房地产和基建便是极为重要的两大需求。部分一线城市房价持续回暖,引致中央调派督查组赴各地调研,楼市调控政策的紧缩无疑压抑了钢材需求的释放,然地方在财政收入、就业等方面压力日益沉重,为刺激经济,各区均使出了基建投资的“杀手锏”,两个月内,地方重大项目投资总额即接近4万亿。如今年6月,陕西率先出牌,包括加快开工、争取批复、积极谋划项目等;7月初,广州再出19条稳增长,随后宁波、南京、长沙等亦纷纷“亮剑”,并随之出台了吸引民资投入的细则,为项目的顺利进行保驾护航。

  由此,分析师认为,考虑到逐渐宽松的刺激政策的滞后、累积效应,以及钢厂减产供给端压力的减轻,钢材价格在深度调整之后,目前低点尚可以形成一定支撑,在“金九银十”之际,或可以迎来一波阶段性上涨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