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产经新闻
煤炭家底知多少
关键词:其它,  发布时间:2013-08-06

  一个难探的底

  我国2000米以浅的煤炭资源量有5.57万亿吨,排名世界第一。这个第一也有可能是自封的。俄罗斯的煤炭资源量也许是超过中国的。“中国因为人口众多,老是要摸家底,外国人不摸家底,也不知道资源量有多少。”中国煤炭地质总局地质矿业部主任吴国强说。

  7月初,2013年《BP世界能源统计年鉴》发布。报告显示,世界煤炭储采比112年;美国,257年;俄罗斯,443年;中国,31年!

  储采比是一个衡量资源可持续开采能力的概念,大意是指剩余可采储量与年开采量的比值。

  同一报告显示,2012年中国煤炭产量占全球煤炭总产量的47.5%,煤炭消费量占全球煤炭总消费量的50.2%。如此大的开采强度,与如此小的储采比,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颇让人忧思。

  中国现有的煤炭储量真的只能开采31年?国内煤炭行业不同层面的专家都对BP统计的这个数字存疑。那我国煤炭现有的家底究竟还能开采多少年?经过多方采访,发现这个问题回答起来竟是如此之难。

  眼花缭乱的储量概念

  查明储量、探明储量、基础储量、保有储量、工业储量、可采储量……由于不同时期的分类统计标准不一样,不同的资料上,不同专家的表述中,关于煤炭储量的名词多得直让人眼花缭乱。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用的是前苏联的矿产资源储量分类管理办法,后来在实际应用中,又经过多次修订。像地质储量、远景储量、工业储量等概念,均是那个时期的概念。由于这些分类办法不便于与国际接轨和交流,1999年我国出台了与之前的体系完全不同的《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

  新标准依据地质可靠程度和可行性评价所获得的不同结果,将矿产资源分为储量、基础储量和资源量3类共16种。

  资源量包括查明矿产资源的一部分和潜在的矿产资源,一般来说数字比较大,因为其中包括预测的部分。据中国煤炭地质总局地质矿业部主任吴国强介绍,我国2000米以浅的煤炭资源量有5.57万亿吨,排名世界第一。

  吴国强解释,这个第一也有可能是自封的。他们觉得俄罗斯的煤炭资源量应该是超过中国的。“中国因为人口众多,老是要摸家底,外国人不摸家底,也不知道资源量有多少。目前按各国自己报出来的数,中国是世界第一。”吴国强说。

  基础储量是查明储量中的一部分,要求能满足现行采矿和生产所需的指标,这个指标包括品位、质量、厚度、开采技术条件等。据《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关于推进煤炭资源勘查“十二五”发展的指导意见》,截至2010年,我国煤炭基础储量是3189.6亿吨。

  基础储量没有考虑开采是否经济。其中,经对市场、环境、法律等诸多因素研究后,表明当时经济开采,并且扣除了设计和采矿损失,确定能实际开采出来的量,称之为储量。目前这个数很难说清楚。专家称因为归口统计在国土资源部,而煤炭设计部门不归国土资源部管辖。

  “报上来了就统计,报不上来的就不统计,准确的数谁也不知道,都散落在民间。”有关专家这么解释。

  国土资源部每年发布的矿产资源报告,用的是另一个概念——查明储量,这也是一个较大的数,这个概念包括探明的、控制的和推断的储量,也就是精查、详查、普查得到的3个数的总和。一般新闻报道中,说某地新增多少煤炭资源,基本指的是这个概念。

  《2012年中国矿产资源报告》显示,截至2011年,我国煤炭查明储量1.38万亿吨。2006年至2011年,煤炭查明储量从1.16万亿吨增至1.38万亿吨,增长18.8%。

  智者见智的储采比

  《BP世界能源统计年鉴》中关于煤炭储采比的计算公式是,储采比=探明储量÷产量。

  2013年《BP世界能源统计年鉴》煤炭资源中国这一栏中,探明储量为1145亿吨,占世界总探明储量的13.3%,排名世界第三。排名第一的是美国,探明储量占世界总探明储量的27.6%。排名第二的是俄罗斯,探明储量占世界总探明储量的18.2%。

  国内专家对该数字存疑的其中一个原因是,1145亿吨这个数字多年没有更新。翻看历年的《BP世界能源统计年鉴》发现,2007年以来,一直沿用这个数字。也就是说,这个数字最晚截至2006年底。

  另一个原因是,探明储量这个概念在各国的定义不尽相同。欧美地区的国家、俄罗斯、中国所说的探明储量,未必是一回事。或许这一点也是BP报告中煤炭资源数字难以更新的原因之一。

  所以,来自中国煤炭工业协会、中煤地质总局、中国地质大学的专家都认为,31年这个数字肯定不准。但准确的数字是多少,没人有答案。不仅因为对数字的准确与否有疑问,更重要的是对储采比这个概念的理解不同。

  多位地质专家指出,储采比没有被一致认可的定义。探明储量跟开采强度的比值是其中一种说法。

  中煤地质总局地质矿业部副主任袁同兴认为,储采比=基础储量×回采率÷产量。按照他的公式,假定回采率是80%,按去年的煤炭产量算,中国储采比约为70年。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的一位教授称,储采比是一个有弹性的概念。勘查精度不同,所得到的储量不同。用其中的某个数做分子,都是说得通的。

  通过多位专家不太一致的解释,至少有一点可以确定。储采比中的储量这个概念,指的是勘查精度较高的一部分,因而数值较小,仅是查明储量中的一小部分。因此,也不是说按照目前的开采强度,几十年后就没有煤可采了。随着已发现的资源进入高级别勘查阶段,储采比也会变化。

  “据我们估计,七八十年应该是没问题的,具体的数不好说。”吴国强说。

  ②

  有点费解的地勘体制和市场

  “下放”后,煤炭地勘单位分成“野战军”和“地方军”两部分。目前地质勘探推行的是“公益先行、基金衔接、商业跟进、整装勘查、快速突破”的找矿新机制

  中国煤田地质总局今年新换了掌门人,原局长徐水师卸任,中煤能源集团原副总经理胡善亭接位。中煤地质总局严格来说还是事业单位,但人事任命由国务院国资委决定。

  都说地勘单位现行的体制是“戴事业帽子、走企业路子”,从换帅这件事确实可见一斑。

  体制:事业帽子企业路子

  煤炭工业部撤销后不久,根据有关文件要求,中煤地质总局分布在2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18个煤田地质局和4所职工大中专院校、5所技工学校实行了属地化管理,也就是常说的“下放”。

  留给中煤地质总局的只有6个省局、3个专业局和总局在京单位。6个省局分别是江苏、浙江、广东、广西、湖北、青海6省(自治区)的煤田地质局,都在煤炭极少或者赋存条件很差的省(自治区),地方政府不要他们。

  从此,煤炭地勘单位分成了“野战军”和“地方军”两部分。

  中煤地质总局2003年归国务院国资委管理。“下放”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煤田地质局,在地方的归属和管理上各不相同,待遇、政策也不一样。在级别上,有正厅级事业单位,有副厅级事业单位。在管理上,有的是省直属单位,有的归省国土资源部门管理,有的归省煤炭行业管理部门管理。

  中煤地质总局成立于1953年。历史久远带来的一个必然结果就是,离退休职工多。在中煤地质总局,在岗职工和离退休职工人数基本是1︰1。煤炭地质勘探需要大型装备,装备的先进程度决定勘探能力和效率,而装备更新最紧要的是资金。作为事业单位,行政拨款数额有限,要养活这么多人,要更新装备,唯有找到足够的活干。

  煤炭地质勘探业务,有国家出资的公益项目,有中央地质勘查基金以及省级财政安排的地质勘查专项资金开展的预查、普查和必要的详查项目,也有企业出资开展的详查项目。国家投资仍然采用申报、专家评审、审批制,企业投资主要通过社会公开招标选择勘探队伍。

  《中煤地质总局2012年社会责任报告》显示,2006年至2009年,该局承担的政府钻探工作量与社会地质钻探工作量基本相当。2010年,社会钻探工作量远多于政府钻探工作量。也就是说,越来越多的业务量需要通过招投标的形式跟同行去竞争,甚至跟外国同行去竞争。

  例如,中煤地质总局近年来先后在蒙古、越南、澳大利亚等国实施煤炭地质勘查项目100余个,查明煤炭资源量100多亿吨。同时,中煤地质总局在非洲、南美洲等地区开展了水资源、石油、岩盐、钾盐、金属等矿产勘查。

  中煤地质总局地质矿业部主任吴国强说,就国内煤炭勘探这一块,打孔总有打完的时候,地勘单位也要转型发展,转型的方向就是为煤炭生产企业服务。他认为这一块是很有潜力的,目前因地质勘探不到位出的问题很多,如王家岭煤矿事故。

  市场:商业跟进有名无实

  目前地质勘探推行的是“公益先行、基金衔接、商业跟进、整装勘查、快速突破”的找矿新机制。对于煤炭地质勘探而言,也是如此。

  中国地质调查局为国土资源部直属的副部级事业单位,负责统一部署和组织实施国家基础性、公益性、战略性地质和矿产勘查工作。公益先行指的是由中国地质调查局出资做基础性工作,目前该局每年有5000万元用于煤炭基础勘查。

  “主要是找苗子,有好的项目推荐给中央地质勘查基金。”吴国强说,近几年,这笔钱主要用在南方缺煤地区的勘查上。有业内人士认为,这笔资金数额太小了。

  商业跟进,理论上是指不论国有企业还是民营企业,都可以投资进行勘查。“实际上,这是一句空话。考虑到各种因素,好的项目企业争不上,国家都包圆了。不好的项目,企业又不会去投资。”一位在煤炭地质勘探领域工作了30年的专家说。

  商业跟进的另一个阻碍是,国土资源部三度叫停煤炭探矿权申请。2007年2月,为避免因煤炭勘查投资过热而出现产能过剩的问题,国土资源部发布了《关于暂停受理煤炭探矿权申请的通知》,第一次从源头控制煤炭供应。2009年3月和2011年2月,国土资源部又两次发文,将暂停受理时间延续到2013年底。

  只有以下情况可以在此期间豁免:国务院批准的重点煤炭资源开发项目及使用中央地质勘查基金开展的煤炭资源预查、普查和必要的详查项目;使用省级财政安排的地质勘查专项资金开展的煤炭资源预查、普查和必要的详查项目,并由省级人民政府正式来函商国土资源部同意的项目;国家煤炭工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中煤炭资源开发项目配套的勘查项目及大中型矿山企业资源枯竭的已设煤炭采矿权周边和深部的不宜单独设置采矿权的零星分散煤炭资源勘查项目,并由省级人民政府正式来函商国土资源部同意的项目。

  在煤炭投资狂飙的前些年,这也是为其降温的调控手段。叫停煤炭探矿权,限制了商业资金的流入,对煤炭地勘行业是不小的打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