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新闻
钢贸业大面积失血企业靠“等”换明天
关键词:国内钢市,钢贸业,钢铁贸易流通商  发布时间:2012-12-17

  钢铁贸易流通商最终还是没能逃脱行业资金骤紧引发的生存及信心危机。

  在历经了前期长时间的阵痛后,市场开始盛传:“卖钢材不如卖白菜”、“钢贸传统赢利模式已迫近死亡”、“行业至少1/3的企业已在本轮危机中洗牌出去”、“全行业深陷‘流血不止’状态,发誓再也不做钢贸生意”……

  行业危情在逐步失控。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钢铁物流专委会秘书长王建中认为,作为利润“夹缝中”生存的群体之一,国内钢铁贸易流通商 (简称“钢贸商”)已经开始绝地反思。因为这是该行业成形30多年以来遇到的最大一次劫难。

  都是 “钱多”惹的祸

  “今年后半年,国内钢贸商陷入空前绝境,资本的逐利性导致整个行业企业出现多米诺骨牌性倒塌,而总结下来都是钱多惹的祸。”上海银屏经贸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余彩兵如是说。

  据本报近期发布的调查数据显示,从去年5月~今年10月份以来,参与调查的全国各地钢贸商反映“钱紧”的已占到全部选项的95.61%;而受此影响暂停营业、短期转行甚至倒闭破产的企业已超过一半以上。

  对此王建中提道:“今年以来银行业金融机构对钢贸商融资规模已累计收缩了40%以上。一些民间资本受此影响也纷纷将资金撤离钢贸业,有的甚至调侃称‘防盗防火防钢贸’,这都进一步加剧了整个行业陷入资金链断裂的风险。”

  据不完全统计显示,本轮危机的始作俑者大多出在占比达3.09%和31.13%的大、中型企业中。

  钢铁行业资深分析师徐向春表示,有些老板凭借以往创业中的成功经验,赶上长达两年的国家4万亿投资计划,从银行业金融机构疯狂借贷,随后转身投向了房地产业或者其他高利润行业。

  一旦银行对其突然收紧信贷,这些企业的资金链很可能出现紧张甚至断裂,继而造成无法挽救的裂痕。

  关联者谈 “钢”色变

  现今银行对钢贸商甚至钢铁企业往年的服务热情已难觅踪影,甚至变为“反目为仇”。据悉,今年5月份以来,仅上海市宝山区法院累计受理的钢材贸易纠纷诉讼案件已超过百起,涉及银行包括建行、中信、光大等多家银行。

  事实上,更为悲观的现状是,受资金链条紧缩影响近半年多来业内频现各类负面消息。类似重复质押、诈贷骗货、债务纠纷、金融诉讼、老板跑路、企业倒闭等不绝于耳。如今整个行业的生态环境已然恶化,对于身处空前绝境的钢贸商来说,“眼下比生存危机更可怕的就是这种负面信息带来的信心危机”。

  一时间,包括钢贸商自己在内的所有钢材关联行业企业同时陷入了“谈钢色变”的尴尬窘境。

  他们对“钢”表现的都很敏感,银行、担保、信托等金融机构尤其明显。据一位银行信贷员透露:“今年8月份部分银行就已经完全对钢贸业实施停贷,并对已放出贷款实施实地监管和督促还贷。”

  受本轮危机冲击影响较小的上海宝巢实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全策,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证实:“现在钢贸商的生存处境确实很难,整个行业处于失血状态,临近年底,新一轮的还贷高峰期又将逼近,钢贸商资金压力仍然很大。”

  而资金压力直接导致大家都不敢再靠“赌行情”赚价差。

  因为资金面的吃紧和钢厂的操作模式转化,已不允许钢贸商随心所欲的进行“抄底”,继而博取后市“赌行情”的资源资本。

  “等待”成年度热词

  现在国内钢贸商的神经绷得很紧,时刻挨着“割肉之痛”还不愿沿袭年底传统的“囤货压货”行为。

  民间独立智库安邦咨询钢铁研究员陈哲告诉本报记者,经历过此次信贷危机依然巍然不倒的民营钢贸商,现在对后市行情的涨跌表现的出奇“淡定”。

  换句话说,目前钢贸商延续传统融资渠道得到资金进行市场操作的可能性几乎为零,而单靠自有资金冲量博取利润的企业实属凤毛麟角。

  众所周知,钢贸业是一个资金密集型行业,往往做1吨钢材就要有3吨钢材的资金量来支撑。可经历过前期的行业危机,现在大家都不敢再拿钱囤货。

  有着相同看法的李全策分析道:“近月来钢铁行情确有回暖迹象,可因为之前行情差时,业内相继曝出仓储联保、重复质押骗贷甚至伪造仓单等丑闻,钢贸商都不敢再做现货库存,也没能赚到钱。等到行情好转,钢厂出厂价也随之调高,现在补给现货库存仍是高价钢材。加之前期钢贸阵痛刚过,因此大家宁可不做也不愿去冒此风险。”

  鉴于目前这一严峻形势,“等待”或成为今年钢铁贸易行业年度热词。余彩兵最后用4个“等待”诠释了当下所有钢贸商可能存在的普遍心理。

  他说:“一等待国家政策扶持;二等待银行宽大处理;三等待时间换空间;四等待市场真正回暖。”

  记者手记

  只有垮掉的企业没有垮掉的行业

  历经本轮行业信贷危机考验与阵痛后,钢铁贸易流通商确实被洗牌出去一部分。或者应该说,在传统产能严重过剩、贸易商散小乱等问题的大背景下,目前的政策环境、经济环境已不允许其之前的经营模式和思路继续延续。但这绝不是坊间流传的那样:“这个行业要跨了,即将步入消亡的道路。”

  事实上,本轮危机中也有许多经营很好的企业,受之影响很小。这其中除了部分大型实力企业外,大部分是一些靠自有资金经营的企业和单纯做钢材贸易的企业。这些企业主要集中在占有总体65.78%的小型企业里。因为这些企业规模较小,向银行业金融机构直接贷款较少,即使从民间借贷的资金,其借款的量也不是太大。除非个别小企业经过人为包装后,被绑架到某一超速发展的多元(跨产业投资)企业身上,待多元企业出现信贷危机时被牵连的不能自拔。

  这毕竟还是个案。可以说现在钢贸业确已到了重新洗牌,甚至部分企业不得不退出的时候。但我们要坚信:“只有垮掉的企业,没有垮掉的行业”。现在许多钢贸商的资金链还是以前的规模,很多业务不能及时的终止和停止。所以他们在阵痛后不得不开始反思:如何应对摆脱生存危机的思路与方法。

  当然,目前也有一些企业开始出现转变。在具体操作上,钢贸商不要再急于压货,要在坚守本行业,控制风险基础上,开始根据订单需求规规矩矩买卖钢材;也不要盲目跨行业,应侧重加强钢铁上游矿石、煤炭和下游用钢终端的合作,争取建立自己的钢铁产业链,实现自身内力的提升,以此来建立相对稳定的赢利模式,增加抵御经营风险能力,提升企业整体的市场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