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末日”来形容今年的钢材行情也不为过,“金三银四”辜负了众人的期许之后,淡季之下惨淡经营现状便显的如此的理所当然。进入七月,烈日无情的炙烤大地,狂风暴雨也频繁降临清洗人间,百般侵蚀之下,钢价终究走向了崩溃,全行业的大跌行情一触而就,以建材为例,短短半月之内,各区主流市价多数滑落了200元/吨有余;钢市里,与炎热的天气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商家冰凉的心,跌势袭来后,抛货声、甩卖声、争相出货声不绝于耳,然而此举却招来终端用钢者更浓的杀跌情绪,令原本低迷的需求显的更加的萎靡。
令人诧异的是,钢企一边呼天抢地喊着亏损,一边还在咬紧牙关积极生产。数据显示,7月上旬重点大中型企业粗钢日产量为165.74万吨,旬环比仍增长0.44%;预估7月上旬全国粗钢日均产量为195.81万吨,旬环比虽然微降0.36%,产能释放依然在高位,供给压力依然较大,究竟是什么原因让各地钢厂怀揣如此“飞蛾扑火”的决心呢,市场上说法不一,相关人士称,钢厂铁主营业务纷纷报亏,但少有钢厂会选择减产或停产,因为,“一旦出现熄炉停产的现象,就会影响到银行的放贷。”而没有了银行贷款输血,大多数钢厂都将陷入绝境,更重要的是,在很多地方,钢厂都是就业和纳税大户,停产往往在当地会引发一系列连锁问题,其中就涉及到员工的去留生存等问题。
对于大钢厂来讲,苦衷更是很多:首先,保增长的压力是推脱不了的社会责任,而宽松的银行信贷也给了钢厂维持高位生产水平的底气;其次,要保证品牌知名度,就必须保持一定的市场份额,不到万不得以,按兵不动都会是各大钢厂的常有姿态;另一方面,相对于小厂,虽然他们有成本优势,有原材料优势,但一旦大钢厂稍微减产令钢价得到支撑时,中小钢厂便会开足马力生产,从而又会再次扰乱市场。而目前钢坯近期回落幅度惊人,钢厂依旧不减产,悲观预期心态下,唐山某螺纹钢厂负责人如是说 “与其把钢坯放在仓库里等着掉价,还不如生产成成品套成现钱”;可见面对低迷的行情,减产与否中折射出多少纠结与悲凉。
结合目前的形势来看,主导钢厂仍在不断下调出厂价格,且幅度有放大之势,而在楼市调控松绑无望、油价下调等利空消息作用下,当前经济下行压力较大,另外受期货市场利空打压,现货市场下游采购在“追涨不追跌”心态作用下,成交量维持低位运行态势,贸易商普遍出货困难,供需矛盾仍然突出,恶劣的环境下,钢厂虽陆续出台各种优惠政策救市,但依旧治标不治本,市场看空后市心态有所增强,短期内市价仍有下跌动能。要想钢市回归良性的运作轨迹,遏制市场恐慌心理,恐怕必须从基本面去解决问题,那么减产无疑是明智之举。(富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