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新闻
钢厂优惠多代理商为何不领情
关键词:国内钢市,钢厂,代理商  发布时间:2012-08-06

  持续的市场低温令厂商关系面临新的挑战。近期,许多钢厂“放低身段”,对代理商抛出橄榄枝,频出优惠政策,但是代理商却并不完全领情。

  A钢厂优惠政策频出

  唐钢销售公司科长石艳江对记者表示,在平时的优惠政策,如降价、补贴等基础上,现在钢厂又稍微增加了其他一些对代理商的优惠政策。

  除此之外,其他一些钢厂在频频下调出厂价格的同时,也向钢贸企业亮出了诸多的优惠政策。如沙钢对完成今年订货量98%及以上的客户,分品种奖励6~30元/吨不等;对完成了90%(含90%)到98%的客户,分品种奖励2~8元/吨不等;而对完成量在80%~90%的客户,也分品种给出了1~3元/吨的奖励。

  另外,华东地区某钢厂针对今年按时支付货款的客户,开出了6~10元/吨不等的奖励政策;还有的钢厂实施“暗中让利”:出厂报价变化不大,但交货期已从前期的付款后20天以上缩短至15天以内。“留住客户”,行业分析师马力用4个字总结钢厂的大动作优惠政策。他表示,近期钢价下跌迅速,若钢厂不优惠客户,可能很多代理商就干不下去了。“这些政策是为稳定钢厂自己的销售渠道。”

  此话得到了石艳江的证实。“优惠增多,是为了稳定销售渠道。”

  对此,业内专家徐向春认为,最近钢厂优惠多、力度大,反映出钢厂承受了很大的销售压力。“近期钢材价格下跌过快,钢厂前期制定的价格远远不能适应市场的变化,导致经销商亏损过多,所以钢厂进行的补贴较多。”

  尽管钢厂不断加大优惠以吸引代理商,但石艳江仍很担忧。他说,以前市场好的时候,代理商赚取的利润是非常可观的。但随着市场行情的跌落,已经开始有人因做代理不能达到自己的利润要求而退出代理。虽然截至目前,他们遇到的只有一两家,但有了这个苗头,恐怕今后将有更多的商户会效仿退出。

  B代理商看法不一

  对于钢厂的众多优惠政策,河北某钢贸公司总经理郭亮(化名)并不领情。他认为,钢厂本身就是强势的,即使降低姿态,也只是变换了一种形式。钢厂现在的优惠活动,目的不是优惠代理商,而是让代理商增加订货,帮助钢厂消耗库存。

  郭亮表示,以前一吨钢挣200、300元是很正常的事,但现在没那个行情了。钢厂定价低,如果一些大户把钢价挑上去了,可能还有一些利润,但今年市场价和出厂价倒挂严重,造成了“规模越大,亏损也越大”的被动局面,谁做谁赔钱。

  事实上,到月底的时候钢厂才给出结算价,若钢价跌得过多,月初挣的微薄利润还不够后期赔进去。而预付款、银行贷款利息、周转资金等,都是成本消耗。

  此外,他们从钢厂订货,前期定价高,而市场价格低,那卖不卖货?不卖的话,没有资金运转;卖的话,不挣钱。这让郭亮等代理商一度陷入困境。最终,他选择了退出钢厂的代理。

  尽管有退出的,有减少协议量的,但仍有一些商户继续做代理并增加订货量。据石艳江称,这些商户的销售情况较好,且资金相对较充裕,趁着钢厂大幅度优惠的好时机,订货量不减反增。

  上海某钢贸公司经理刘真表示赞同。他说,目前钢厂的价格政策调整,已越来越接近市场,而每月的订货量和订货方式也更灵活。“在弱市下,钢厂肯定也要放下身段,代理商也要生存,大家都是在互相妥协,寻找更好的合作模式。”

  C优惠政策落实难

  对于钢厂的优惠,代理商更关心优惠政策能否真正到位。作为敬业钢铁的一级代理商,石家庄市国鑫金属材料有限公司市场部经理张文慧表示,最近各代理商正与敬业集团谈优惠政策事项。“6月份,钢厂给盘螺的政策是每吨追补20元。在正常情况下,我们每月的基本销量是3000~3500吨,而事实上,追补的钱连损失的20%都不到。”张文慧无奈地表示,更甚者,补贴的前提是百分之百的完成任务才行,不然一点补贴都没有。

  7月份市场惨淡,各代理商也找了敬业集团石家庄直销处的负责人,得到的回复是优惠肯定会有的,但具体要等集团决定。“这个月已经听说有两三家代理商打算不做了,但因为7月年度合同才到期,等8月上旬才能拿到300万的保证金,到签新合同的时候就知道有多少不继续做的了。”张文慧说。

  对此,河北敬业集团销售部副部长田书芳对本报记者表示,他们之前是根据市场价位的波动,月底定价时给商户一些补贴,具体的补贴措施会随市场行情而定,但是现在已更换了经营模式。

  他们现在将商户分为做现货的零星户和代理商。与零星商户的合作采取合同制,先交款,后发货;而对代理商则是每月制定协议。在这些协议中,商户的需求不同,少的每月要2000~3000吨,多的有15000~16000吨。结付款可分3次进行,如8号、18号、30号按比例付款即可。逾期不付,则追加140元/吨。

  D厂商关系难言拐点

  对于下一步厂商关系的发展趋势,马力表示,市场好的时候,贸易商求着钢厂,交钱拿货;不好的时候,钢厂反过来求着贸易商订货,这是很正常的事情。

  他认为,虽说现在钢厂向代理“靠近了”,但是厂商关系不会上升至“亲密”的程度。

  徐向春也称,钢厂不像以前那么强势,是因为大环境的变化,钢厂在努力调整自己的姿态和贸易商的关系。

  为保证自己的销售渠道,钢厂对代理商要有一定的让利行为。然而,在亏损状态下如何去让利,这是一个难题。

  徐向春认为,目前钢厂和贸易商都在骨头上剃肉,自顾不暇。在这种情况下,贸易商没有什么好办法来应对。现在虽然钢厂已放低姿态,但钢贸商也首先要考虑到生存,其次才会发展。他说,至于厂商关系是否出现拐点,还有待观察,目前不好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