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自2012年7月6日起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金融机构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下调0.25个百分点,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下调0.31个百分点。自同日起,将金融机构贷款利率浮动区间的下限调整为基准利率的0.7倍。这次降息与前一次间隔不到1个月,充分体现了国家稳增长的意图。
无独有偶,就在中国央行宣布降息的同时,欧洲央行宣布将存款利率从0.25%下调至0%,将再融资利率由1.0%下调至0.75%。英国央行虽然维持利率不变,但将国债采购项目额度增加了500亿英镑,至3750亿英镑。业内人士认为,央行此次降息属于全球央行的集体行动。
不到1个月时间,央行连续降息,一方面是因为通胀水平回落为利率下调提供了空间。5月份,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3.0%,创下2010年6月以来的新低。有关专家预计,CPI回落趋势超出市场预期,7月份有望回落到2%以下。另一方面是因为经济下滑势头明显。1月~5月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108924亿元,同比名义增长20.1%,逼近20%的关口,已经降至2003以来的最低水平。即便是在2008年金融危机前后,这一增速都没有接近过20%。从工业增加值的增速来看,5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仅为9.6%,连续两个月低于10%,预计第二季度GDP增速跌破8%的可能性较大。在这种情况下,降息体现出国家稳增长的强烈意图。
业内人士认为,本次降息是历史上较为少见的非对称降息(即存款和贷款利率不同步下降),这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国家保经济增长的决心和力度。连续降息后,一年期贷款利率合计下调了50余个基点,有利于激发贷款需求和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改善企业盈利情况,这将在一定程度上提振市场信心。
自2011年下半年以来,钢铁行业持续低迷,涉钢企业利润大幅萎缩。据钢协公布的数据显示,1月~5月份,大中型钢铁企业实现利润仅为25.33亿元,同比下降94.26%,其中亏损企业亏损额达到117.49亿元,亏损面达到32.5%。连续降息后,有利于降低钢铁企业的经营成本,在一定程度上缓解钢铁行业的成本压力。
不过,业内人士也指出,因为货币政策松动的利好效应传导到制造业等经济实体、缓解其资金紧缺状况,还需要一个过程,传导到钢材市场的时间则更长一些;下游终端用户对钢材需求的释放也不会立竿见影;而且,目前粗钢产量仍然维持高位,产量压力仍然存在;同时,七八月份为行业淡季,持续的高温使市场需求更加低迷。因此,连续降息虽有助于提振钢市信心,但很难改变钢材市场的大局走势,预计7月份钢材市场价格仍将弱势震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