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庆采油七厂紧紧围绕油田科学发展目标,通过强化管理措施、创新管理机制,向“老大难”井发力,有效提高了管理水平,实现了科技增产。
要提高单井经济效益,就必须狠抓低产低效井及长关井治理。采油七厂为寻求低效井治理突破,在水驱调整的基础上,确立了“两个结合”的治理方向,即将治理低产低效井与注采系统调整相结合,与开采方式调整相结合,同时将治理方案细化到井、细化到层,配套开展压裂、拔堵及转注等措施。今年年初以来,采油七厂确定了130口低效井治理方案,截至7月底,已完成治理41口,治理后平均单井日产油1.7吨。
加强套管防护,能够有效降低套损井数。采油七厂本着“防治结合,预防为主”的原则,开展了有针对性的套损现状分析及防治方法研究。这个厂组织科研人员深入研究影响油水井套损主要因素,完成数百口套损井1288个套损点的状况调查,全面摸清套损状况,准确查找主要套损隐患区。通过深入研究套损机理,数值模拟压力场变化对套损的影响,这个厂建立了一套适合窄薄砂体油田的套损防护体系。
采油七厂努力做到提前介入、重点治理,对套损较集中的区域区32口钻控井、监测资料异常等类型井,通过多臂井径测试、电磁探伤测井等方法进行查套,及时安排大修,排除了套损隐患。此外,这个厂加强作业施工质量监督、大修井方案审核和套损重点区域压力系统调整,使套损井对原油产量的影响降到最低。
采油七厂以提高油井利用率为目标,时刻关注长关井,坚持跟踪掌握情况,精心设计应对策略,一旦治理条件成熟就采取有效措施,使长关井结束“休眠”,释放产能。
采油七厂精细长关井剩余油分析,重新划分了可治理和利用井范围,并结合井况进行分类治理。随着油田含水率的上升,一些高含水油井再利用条件逐渐具备。采油七厂采取多种增产措施,通过封堵后重射、压堵结合等措施实现油井再生产。针对因为注采关系逐步完善而具备开井潜力的低效关井,尤其是堵水后的低效长关井,这个厂通过实施拔堵措施实现开井。由于井网调整,一些长关井陆续具备转注条件,采油七厂以完善局部注采关系为出发点,科学开展转注工作。
今年年初以来,采油七厂完成长关井治理14口,其中恢复生产9口,平均日产油1.1吨,增产效果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