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材库存连续14周减少降幅扩大
让人十分意外,上一周国内主要城市的钢材去库存速度不降反增,市场上“买涨”行情开始出现。据库存统计显示,截止到6月21日,全国主要城市五大钢种(螺纹钢、线材、热轧、冷轧、中厚板)社会库存总量1726.53万吨,较2013年6月14日下降34.4万吨,延续第十四周库存下降,降速明显扩大,超出市场此前预期,相对而言,钢材市场供求矛盾正在缓慢而坚定的的趋于缓和。
从统计结果来看,主要钢材库存继续下降,然冷轧市场却延续“价量齐跌”的颓势,与热轧市场的“价涨量跌”形成鲜明的对比。在各大利空、利好消息交织,利空后来者居上的影响下,国内市场钢材逆势去库存反弹并不能说明终端需求再次放量,风险仍存。我们详细统计各钢种详细库存数据变化情况如下:
螺纹钢库存为762.64万吨。下降21.36万吨,降幅强势扩大;
线材库存为202.51万吨,减少8.71万吨,降幅扩大;
热轧库存为449.30万吨,降低6.71万吨,降速大幅扩大;
冷轧库存为161.83万吨;下降1.17万吨,降幅萎缩;
中厚板库存为150.25万吨,增加3.53万吨,逆市增加。
“抄底性需求”入市中间商交易明显
上一周钢材库存意外加速回落,大大超出市场预期;因为在钢材价格反弹的同时,市场普遍反馈,终端成交无明显好转,观望意图很明显。对此,分析师认为,去库存加速的主因可能是中间市场成交所致。此前钢价整体连续数月下降,螺纹钢、热轧等部分品种的钢材价格跌至近年来低谷,继续下跌空间有限,市场普遍认为当前钢价正在震荡筑底,反弹在即,市场上抄底声音不断。
在上周钢价的试探性反弹及铁矿石等原材料成本的持续上扬,终于引发现货市场“抄底性需求”爆发。部分城市线螺甚至出现封库惜售的情况,这在今年以来十分罕见;但笔者认为,当前终端需求逐渐走弱,而上游钢厂减产并不明显,虽然现货市场供求矛盾有所缓解,但钢价反转基础依然薄弱,价格底部尚不确定,抄底行情难以维持多久。
基本面、资金面双紧钢价难以“蒸蒸日上”
尽管在上一周,国内钢材市场出现一部分的抄底行情,但多数还是以钢贸商本身的市场炒作为主。笔者认为,今后的一段时间内,钢材价格的真正底部还有待继续确认,就此走上回升之路尚早。
首先,市场供求矛盾虽然有一定程度的缓和,但依旧是目前钢材市场最主要的矛盾;随着时间一步步向7月份推进,全国范围内即将进入一年中最热的季节,户外工程的施工进度会进一步放缓,影响建筑钢材需求的正常释放。而我国经济走势也继续低迷,特别是制造行业陷入较为严重的去库存阶段,下游需求持续疲软将注定去库存化是一个较长的过程,制造业生产热情必然明显不足,对冷热轧等板材需求持续造成较大影响。而上游钢厂此前的减产力度并不明显,甚至偶有反复,减产能否到位,重点在于全国环保政策执行力度能否到位,暂时均在观望过程当中。
其次,资金层面陷入了十分紧张的局面,国内金融市场在经历过疯狂的“6*20”利率暴涨之后,银行间的“钱荒”愈演愈烈,而央行及国务院则明确表示,不会注入流动性政策“救市”,坚决贯彻利率市场化进程,预计“钱荒”将持续到下月中旬。目前正处6月底,正是月末、季度末、半年末集中,银行放贷将得到强力控制,更多的是吸储蓄应对“中考”;由此可能造成钢铁行业内外资金双向紧张的局面;一方面下游行业在本身回笼资金能力不足的情况下,银行的惜贷会进一步制约工程项目的融资进度,从而影响到钢材需求的及时释放问题;另外一个方面则是钢铁行业内部企业的资金紧张问题,特别是钢贸商需向钢厂打款,有较强的回笼资金压力,在月末降价出货套现几乎成为常态,对钢价的触底回升极为不利,“钱紧”市场就更加的动不起来。
总的来说,国内钢材市场去库存化还在继续,但若无更加重大的利好政策出台刺激,整体走向阶段性疲软的格局难以改变,而上周以来的现货市场抄底行情,也将因资金不足难以为继,一旦下游不认账,加上上周大涨的钢坯、进口矿等原料成本已经开始盘整,钢厂亏损加剧,打压原料市场的意愿犹在,原料市场尚有继续下行空间;后期钢材价格走势在9月份前后整体尚处震荡筑底过程;而就近期而言,钢价或延续上周余威,呈现先扬后抑,震荡趋弱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