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新闻
两拓深度联手 中方谈判筹码日渐稀薄
关键词:两拓深度联手 中方谈判筹码日渐稀薄  发布时间:2009-06-08

长协价岌岌可危疯狂的石头逼近现货市场

围绕着铁矿石这颗疯狂的石头,谈判各方的持久战已临近结束,却陷落连续跌宕起伏的情节之中。随着630日达成协议的最后期限临近,力拓的再觅新欢、矿业巨头增加精力于现货市场,都让中国谈判筹码减弱,执行多年的国际铁矿石长期协议价格谈判遭遇越来越几近分崩的挑战,本年度或将不得不走向现货市场。

两拓联手令谈判雪上加霜

在日韩相继打破同盟之约,接受力拓协议中的粉矿和块矿分别同比下降32.95%和44.46%的新价格后,中国不得不面临孤军奋战的命运。尽管中钢协血气方刚、态度鲜明表示不接受,然而从以往谈判过程来看,中钢协的态度主要是以为谈判施加压力和舆论造势为主,难以决定最终的谈判结果。

不仅如此,上周五得到确认的力拓抛弃中铝,和必和必拓联手组建西澳铁矿石合资的消息对目前的谈判更是雪上加霜,将不少钢铁企业心中那一丝希望的火光再次浇灭。一旦组建完成,全球铁矿石巨头的三足鼎立局面将不复存在,原本集中度就非常之高的铁矿石市场将面临垄断进一步提高的态势。联合金属分析师胡凯直言,合资公司整合两拓铁矿石业务,对未来铁矿石市场格局影响将十分深远,将大大提升其谈判能力。

在自身内部同盟逐渐瓦解,而谈判对手再度深度联手之后,双方谈判的天平已因为筹码的变化而转换。多家券商研究人员此前也认为,中方很可能最终不得不接受降幅33%的标准,期望中的降幅40%只能是奢望。

据力拓透露,在与日企商定的基准价之后,已与亚洲大多数客户签订了新一轮供应合同,甚至包括中国台湾的中国钢铁公司。

矿业巨头增加现货施压

巴西淡水河谷与中国钢铁企业关于今年铁矿石长期合同的谈判一直僵持不下,而其日前透露,决定改变对华铁矿石出口格局,在中国沿海港口建立自己的铁矿石转运中心,将更多精力投注在现货市场上。

在如此关键节点放出的上述消息,一方面是为了抢占已被其它两拓夺去的市场,另外也有业内人士解读认为,此举有向铁矿石谈判买方施压的意味。

据了解,不仅淡水河谷如此,其他铁矿石贸易商也正在逐渐减少长协矿的供给份额,增加现货矿商的销售。原因在于长协矿对于他们来说在锁定利润的同时,也失去了市场向好时所带来的利润,特别是在现阶段现货价格要高于长期协议价格的时候。

可采用季度定价方式?

铁矿石谈判是年年谈年年难,从每年的11月开始准备至次年6月底结束,时间跨度超过半年,双方在这场零和博弈中都付出不少。

三大铁矿石公司警告称,不会制定低于现货价的基准价,否则宁愿在现货市场交易。

与此针锋相对,基于今年全球的铁矿石供给过剩,预计达2亿-3亿吨的判断,中钢协常务副会长罗冰生直言,不担心买不到矿,长协价谈不拢可在现货市场购买,且当下现货价还低于日澳刚刚达成的长协价。事实上,罗冰生的底气还来源于目前中国主要港口的铁矿石库存量超过了7000万吨,如果算上各大钢企的库存量,将超过1亿吨,相当于近3个月的需求量,就使得中国不用急于达成协议。

而三大铁矿石生产商的态度也并未软化,力拓铁矿石业务主管Sam W alsh早先就表示,不指望在近期内与中国铁矿石谈判达成协议。双方相对强硬的态度使得铁矿石价格基准体系终结的概率大大增加,一旦最终谈崩,运行了多年的国际铁矿石长期协议价谈判将遭遇尴尬。

据传中国有部分中小型钢厂向三巨头提出季度定价方式,且三巨头并未完全反对这一方式。

对于目前的现状,有期货机构研究人员提出,可考虑参考每年的铜加工费(T C/R C)谈判,利用钢材期货来给铁矿石定价,使得未来铁矿石价格并非完全锁定,而是可根据市场自动调节。本报记者刘杨

要点

就目前情况来看,矿业巨头暂时占据一些主动权,但留给双方谈判的时间已所剩无几,随着时间到期,铁矿石价格将由现货市场决定,而不是所谓的年度基准定价。来源: 南方都市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