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美对中国光伏裁定关税最高254.66%
关键词:宏观要闻,美国,中国光伏,双反  发布时间:2012-10-12

  当地时间10日,美国商务部宣布了对中国光伏电池及组件的双反终裁结果,反倾销税率为18.32%至249.96%,反补贴税率为14.78%至15.97%,并从中扣除10.54%的出口补贴,经计算行业关税范围为23.75%至254.66%,远远超出中国光伏行业能够承受的范围。

  虽然还需等待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在11月份的肯定性终裁,但此次裁定已基本上对中国光伏产品关闭了美国市场的大门。

  中国光伏企业生存危机加重

  美国虽然调低了反倾销税,从初裁的31.14%降至18.32%,但同时反补贴税则从初裁的2.9%至4.73%调高至14.78%至15.97%。“反补贴税和反倾销税叠加之后虽然总体略有下降,但影响不大。”英利法务总监陈卓表示。

  此番美国双反大棒重重落下,将使中国企业的生存变得更加艰难。

  广发证券分析师李竞华表示,美国初裁时,对中国光伏产业的打压作用就已经产生,而此番终裁,对于实际运作能力差、财力不足、成本控制能力弱的中小企业来说更为严峻,从而可能带来新一轮产业并购潮”。

  然而,也有业内人士分析,美国并不是全球最大的光伏市场,对中国光伏产业造成的影响仍有局限,而它带来的对欧盟的示范效应才是最可怕的。

  业界更担心的是欧盟将会效仿

  作为中国光伏产品出口第一大目的地,正在摇摆不定的欧盟或将仿效美国,对中国光伏“开刀”。尚德电力控股有限公司媒体关系副总裁龚学进便指出:“美国商务部的此次裁决,对欧盟不会有正面的影响”。

  欧委会曾于9月初发布公告,对中国光伏电池发起反倾销调查。但在中国商务部的积极努力下,欧方已做出让步,暂时同意对此案进一步磋商。

  如欧盟步美后尘最终对华光伏产品“开刀”,对中国光伏产业不啻于致命一击。

  双反制裁倒逼中国企业苦练内功

  贸易摩擦大棒高举,中国企业出路何在?追根溯源,应该苦练内功,企业和政府形成合力,在反击的同时完善自身建设。

  业内专家表示,除了一定的反制措施外,企业要积极开拓思路,拓展新领域。

  广东省太阳能协会常务副会长郑乐朋说,美国占全球市场份额的20%左右,中国企业应调整策略,积极开辟亚非等新兴市场,同时开展多样化经营,拓宽产业链。中国光伏产业的生存之艰难源于自身,盲目竞争带来了巨大的产能过剩。

  对此,业内人士分析指出,企业和国家要形成合力,企业应苦练内功,掌握核心技术,国家要千方百计扩大内需,夯实基础。

  相关新闻

  欧盟10日公布

  反倾销调查名单

  10日,欧盟公布了反倾销立案的中国应诉企业名单。

  根据欧盟的文件内容,抽样调查选取欧盟出口量最大的代表性企业。这134家企业中,六家为强制应诉企业,包括英利、尚德、赛维、锦州阳光、晶澳和旺能光电。

  名单中有超过10家为在A股上市的光伏公司,包括亿晶光电、超日太阳、向日葵、拓日新能、隆基股份等。

  统计显示,有22家企业将电池出口至欧盟,其中21家企业同时出口组件产品。仅8家企业出口硅片至欧盟国家,其中5家企业还出口组件及(或)电池片。

  根据Solarzoom首席分析师的观点,此次欧盟对提出申请的134家企业悉数全收,我们认为如此多的企业调查需时冗长,会让调查时间接近于时限截止日期,也就是明年6月。

  中国钢材网观点:每次美国对我国出口产品实施双反的时候,我们都是强烈的反对,并且会苦口婆心的在媒体上表示,对中国产品的双反最终会损害美国人民的利益。但是美国人民从未因为对中国产品双反而施压政府,所以,双反多数只是对我国出口不利。与其在这里打嘴仗,还不如也对美国出口产品也来个贸易制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