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新闻
钢铁行业“御冬”之策
关键词:国内钢市,钢铁行业,铁合金  发布时间:2012-12-06

  2012年,“寒冬”中的我国钢铁行业并不孤单。对于铁合金、废钢和炭素等冶金原料行业来说,2012年也可谓“寒气袭人”。《诗经 邶风 谷风》曰:“我有旨蓄,亦以御冬。”(旨蓄,菜食贮藏之意)冶金原料行业的“御冬”之“旨蓄”何在?在11月29日举行的2013年冶金炉料信息交流贸易洽谈会上,以上问题成为“寒冬”中的一个热点。

  铁合金行业

  市场现状:供大于求,经营困难

  国家统计局的统计数据显示,今年前10个月,全国铁合金产量达2551.5万吨,同比增长10.5%,呈继续增长态势,但增幅比上年同期回落11.1个百分点。产量增幅虽然减缓,但其比同期全国粗钢产量增幅高出8.4个百分点。业内人士分析,这正是导致今年以来国内铁合金市场供大于求、难以回升的主要因素。

  与会专家介绍说,除国内铁合金市场遭遇“寒冬”以外,受国际市场需求增长减缓及国家相关出口政策的影响,今年前9个月,全国铁合金出口也是月月大幅减少,但是净进口量呈增加之势。今年前9个月,全国铁合金净进口87.75万吨(不含工业硅、电解金属锰),同比增长13.27%,进一步加剧了国内市场铁合金供需失衡,致使国内市场价格一跌再跌。

  据悉,今年前10个月,国内硅铁、硅锰、碳锰、中低碳锰、碳铬、中低微碳铬、镍铁、工业硅、金属锰等市场价格波动下行,特别是第三季度不仅没有起色,反而大幅下跌。10月下旬,仅锰硅合金、镍铁波动略有回升,其他品种价格都继续下跌。市场“寒冬”直接导致铁合金企业经营困难、亏损增加,企业被迫减产或停产。据中国铁合金工业协会对20家主要生产企业统计,今年前10个月的净亏损额达36981.21万元,亏损面达50%。

  应对措施:转型升级,技术创新

  近期,宏观层面利好为钢铁行业带来了一些回暖迹象。这一利好能否带动铁合金行业有所回暖?与会专家对此并不乐观。

  中国金属材料流动协会预计,今年不锈钢粗钢产量将与去年基本持平。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快报预测,第四季度金属镁产量将继续减少。专家据此预计,今年剩余时间全国铁合金产量增幅将会继续减缓,国内铁合金市场将继续低位波动徘徊的态势。预计2012年全国铁合金产量将在3000万吨左右,同比增长约7.14%。2013年铁合金行业生产量虽然继续保持增长态势,但增幅会进一步减缓至5%左右。同时,铁合金出口量也不会大幅回升,净进口量将继续小幅增长。

  受产量、进出口等因素的影响,2013年铁合金国内市场难以大幅回升,阶段性低位波动的态势将继续。铁合金行业如何应对以上形势?与会人士认为,一要加强行业准入管理,加快淘汰落后产能步伐,加强新建、改扩建铁合金项目管理,严格控制铁合金产能过快增长,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二要发挥行业协会协调功能,进一步加强行业产销自律协调,发挥规模企业的主导作用,主动控制产量增长与市场需求相适应。

  三要加强与上下游产业的沟通与协调,确保进口锰矿、进口铬矿、进口镍矿等原燃料的供应稳定,争取国际市场主动权、话语权。此外,要密切关注、研究国际矿产品和合金市场以及海运行情的变化,选择原料最佳进口时机,千方百计降低采购成本。

  四要开发和推广先进工艺技术,推进铁合金电炉大型化、密闭化、自动化,促进工艺装备升级。

  五要调整扩大产品规格,严格控制产品主元素和碳含量波动范围,降低硫、磷杂质含量,促进使用优质经济产品;发展高纯精制产品、铬系和锰系中的低碳、低磷、低硫等精炼产品。

  炭素行业

  市场形势:产能过剩,行业亏损

  “目前,我国炭素行业的发展基本满足了钢铁、有色金属等行业的需求,而且部分产品出口到世界八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已成为全球炭素大国。”中国炭素行业协会对炭素行业发展现状做出以上评价。

  然而,我国炭素行业仍面临很多问题,例如企业规模小,产业集中度低;高档原料依赖进口,质量成本受制约;中低端传统炭素材料,产能严重过剩;尖端炭素新材料,与发达国家还有差距;技术研发投入不足,自主创新能力弱;企业规模参差不齐,节能减排差异较大。

  具体到今年的情况,效益严重下滑成为今年我国炭素行业的痛中之痛。“目前,由于产能过剩、供大于求、压价抢市场的恶性竞争愈演愈烈,甚至已经出现低于制造成本销售,我国炭素行业企业大部分亏损,即便是少数企业盈利,也是微利维持。”专家介绍说。

  记者了解到,除效益严重下滑以外,库存大幅上升、出口势头不旺也成为今年以来我国炭素行业的运行特征。

  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今年前9个月,我国炭素制品总产量2127357吨,同比增长1.4%,预计全年总产量283万吨;炭素制品库存总量282224吨,同比增长33.69% ;炭素制品出口总量373472吨,同比增长-0.42%;实现利税75235万元,同比增长-46.08%

  前9个月,国内主要生产企业石墨电极产量49.24万吨,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2.28%,其中超高功率石墨电极产量15.96万吨,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3.51%;高功率石墨电极产量18.79吨,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0.71%;普通石墨电极产量14.49吨,同比下降2.93%。

  国内主要生产企业石墨电极销量46.89万吨,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7.02%;其中超高功率石墨电极销量16.63万吨,同比下降为0.53%;高功率石墨电极销量17.28万吨,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8.12%。

  国内主要生产企业石墨电极库存量10.58万吨,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44.38%;其中超高功率石墨电极库存量3.72万吨,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31.19%;高功率石墨电极库存量3.62万吨,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率57.88%。

  前9个月,我国累计出口石墨电极176879吨,与去年同期相比下滑17958吨,同比下降9.2%。

  应对措施:严格准入,调整结构

  如何破解产能过剩、集中度偏低、创新能力不强等难题?与会专家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是加快制定并实施《石墨行业标准准入条件》,全力遏制低水平重复建设。低水平重复建设浪费资金、资源和能源,是当前我国炭素工业发展道路上的一大顽疾。国家应该制订出台炭素行业准入条件,从源头上加以治理。

  二是调整产业结构,重点发展炭素新材料。我国炭素工业今后的发展方向应该是做精做强传统炭素产品,大力研发生产炭素新材料。我国炭素行业要加大科技投入,重点研制开发生产高科技含量和高附加值的高纯石墨、高强高密石墨、各向同性石墨、热解石墨、再结晶石墨、石墨层间化合物、炭纤维及其复合材料、富勒炭、纳米炭、石墨烯等炭素新材料。

  三是加速技术创新,加快优质原料研发生产。我国炭素行业应该把发展的着眼点放在“技术创新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轨道上来。加快优质原料的研发生产,例如,高档石墨电极的原料针状焦,要尽快实现全部国产化;炭纤维及其复合材料的原料高档纤维原丝和各向同性石墨的原料同性沥青焦的研制开发与国产化;前瞻性的研制劣质高硫石油焦的改良技术及其应用。

  十九世纪英国诗人雪莱在他的最负盛名的作品《西风颂》中有这样一句诗:“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记者认为,“春天”还远不远,并不取决于“冬天”来了与否,而取决于“御冬”之策的成败,这对我国钢铁行业是如此,对我国冶金原料行业亦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