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新闻
“钱荒”对钢市有哪些影响呢?
关键词:国内钢市,钱荒,钢市  发布时间:2013-07-02

  每年6月底,恰逢月末、季末、半年末,这一时期银行业资金紧张是很常见的事情。不过,今年6月底我国银行业却“闹”了一场有史以来最为严重的“钱荒”。

  这次“钱荒”有几个方面的原因:一是临近季末,银行冲存揽储,以及大规模的理财产品即将到期,从而对流动性的季节性需求强烈,而央行为了警示并防范银行间的同业拆借市场风险,并未迅速出手救急;二是因为外管局、银监会政策收紧和监管加强;三是美国经济复苏态势好于预期,QE政策退出的预期逐渐增强,资金开始从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经济体回流,使得市场担忧情绪蔓延。

  当然,最根本的原因还是银行资金配置的不合理。正如央行所言,“我国银行体系流动性总体处于合理水平”,“钱荒”是个结构性问题,它并不意味着市场资金量不够,而是没有流到该流到的地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前5个月,我国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31210.65亿元,同比增长20.4%。其中,制造业仅完成投资46460.11亿元,同比增长17.8%。业内人士透露,一些容易获得贷款的大企业,往往会将资金转向信托市场,以追求更高的回报,而信托资金在层层杠杆后又会大量进入到地方融资平台和房地产市场,结果造成资金成本越来越高,制造业领域融资越来越困难。

  那么,对国内钢材市场而言,“钱荒”到底有哪些影响呢?

  首先,对于房地产等严重依赖银行贷款运转的行业而言,央行的“潜台词”将导致银行未来的资金投放结构发生变化,通过各种渠道流入房地产领域的投资或将面临下降趋势,这将使当前本就受到严格调控的房地产行业建设进度受阻、投资热情下降。从长期来看,这或将导致以建筑钢材为代表的下游终端需求释放受到限制。

  其次,目前多数钢贸商的经营都“仰仗”银行贷款,而前期因重复质押钢材骗贷的问题,钢贸商贷款本就不易,再加上“钱荒”问题,钢贸商的资金压力或进一步升级。如果从其他渠道(如高利贷)进行融资,高昂的经营成本或将使钢贸企业“窒息”。因此,钢贸商很可能选择压缩经营规模和减少库存,从而造成中间需求萎缩。

  再其次,“钱荒”对于钢铁企业的直接影响在于提高了资金成本。当前,大中型钢铁企业的资金压力有所下降,5月末,虽然由于产成品库存增加导致存货资金占用小幅增长,但长期银行借款大幅下降,应收应付账款也明显下降,资金运转情况有所好转;相比之下,由于“钱荒”本身造成的短期流动性紧缺,以及央行对影子银行、地方融资平台等的治理,地方中小企业的资金链或将承受较大的压力,受到的影响可能更大。

  不过,长期来看,这次“钱荒”也有其积极的一面。在资金紧张的情况下,央行未急于出手救市,已经对当前的同业拆借市场风险进行了警示,从而敦促银行体系优化资金投放结构,有助于解决当前实体经济融资困难的问题。同时,对于像钢铁这样的产能过剩行业,也有助于推动其稳步去产能化和结构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