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新闻
热轧后期能否出现年内第二低?
关键词:国内钢市,热轧,钢厂  发布时间:2012-11-19

  今年的热轧在经历剧烈的震荡下探后终于在美国推出QE3后出现了大逆转的行情,并且之后一直保持探涨的走势,不过随着十八大的圆满闭幕,弱势苗头开始显现。热轧能否再次经历大跌行情,作者对此略作分析。

  低需求的拖累作用逐渐增强。

  虽然近期市价断断续续的拉涨刺激了成交量的上升,但是仔细分析发现,活跃的参与者大多是中间商,下游采购商的态度依然是观望,并且采购量由以前的批量变成现在的随用随采。另外值得注意的是,随着天气转冷,需求更大程度的萎缩也是不容忽视的问题,其对市价的负面作用或将持续发酵。

  高成本的支撑作用仍将延续。

  从11月份钢厂的出厂价格政策来看,上调依然是主基调,且幅度在30-230元/吨不等,而如日照、柳钢等钢厂甚至是多频率上调,因此后期的到货成本无疑是处于高位的。在这种情况下,今年多数时期处于亏损状态的贸易商显然不会轻易以价换量,这至少会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市价大幅下行。

  后期库存将扮演主导市价的重要角色。据统计,截止11月16日,全国热轧库存总量为312.11万吨,创下全年最低,成为市价冲高的重要动力之一。虽然近期钢厂开始陆续发货,但与往年同期相比,库存总量仍处于低位,市价大幅走低的可能性较小。在此我们分析几个具有区域代表性的城市后期的库存走向。

  华北:天津

  虽然首钢迁钢等钢厂检修于近日落幕,后期开始正常供应,但是气温骤降已经影响到了当地的需求量,主导钢厂发货的积极性明显受挫,增加对南方的资源供应或是后期的主基调。

  华东:上海

  沙钢前期增加了出口,因此对本地的发货量较少,时至今日资源短缺的现象都没有能够有效缓解,而据贸易商反应,后期到货量开始增加,部分表示货源已在途,因此市场对后期市价的走向较为担忧,不过即使大量到货也难以补充现有缺口,毕竟上海库存已降至89.19万吨的低点。

  华南:乐从

  虽然北材南下对当地会有一定的冲击,但是据贸易商反馈,分流下来的热轧总量较少,相对而言柳钢资源仍处于主导地位,而柳钢频繁检修是影响当地资源量偏低的重要推手,本地贸易商也多以消耗现有资源为主,因此乐从热轧价格居高不下,后期也难有大量的资源入市。

  西北:西安

  传言的八钢火灾对热轧产量的影响颇大,并且八钢注重疆内发货,因此本地的八钢资源日趋减少;而上半年酒钢在本地的占比就开始缩减,目前在停产检修和注重高端产品的双因素推动下更是减少了到货量,本地贸易商反映后期到货的可能性几乎为零,少数贸易商远赴邯郸提货也难以缓解资源短缺,后期供不应求局面将继续上演。

  综合来看,传统淡季低需求的负面效应逐渐增大,市价或逐步走弱,但是高企的资源成本仍将发挥支撑作用,而且后期各地的到货量也难以使库存大幅提升。在各因素的拉锯中,后期热轧价格创年内第二低的可能性较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