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钢铁物流园区,就是要达到“降低成本、提高效率”这一目的。因此在投入初期,不要追求“大而全”,应在满足当地钢铁物流的实际需要前提下,设置相应的服务项目。
随着运行经验积累,内外流程处于合理稳定状态后,钢铁物流园区就应当利用互联网技术整合社会资源,实现会员制形式的网络联盟。
网络联盟的重点是整合现有相关企业所掌控的各类资源,把散落在本区域的小、散、乱的钢材市场和相关企业组织起来,以共同赢利为纽带,使众多企业拧成一股绳,充分调动各企业参与联盟运作的积极性。对于参与企业来说,就是通过协同联动,共同分享钢铁产业链上的赢利点。
充分联动企业
钢铁物流半径是影响钢材市场覆盖率的重要因素。为了突破这一制约,钢铁物流园区在统筹网络联盟中,应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根据园区自身的经济实力和掌控资源情况,运用现代连锁经营理念,在全国各经济建设重地设置站点或业务联动企业,以求扩大园区的有效覆盖面。
钢铁物流园区网络联盟的加盟对象基本上有三个类型:进驻园区企业、园区周边相关企业、园区在全国各地布点或业务联动企业。
进驻园区企业中多为钢厂、钢贸商、用钢终端企业、加工服务、运输、提供金融服务的机构和一些服务型企业等。
园区周边企业对于园区来说,是可利用社会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网络联盟要整合的就是这些企业掌控的各类与钢铁物流有关的资源。
同时,在园区运作收获预期效果后,还将会吸引部分生产企业进驻园区周边,为繁荣当地经济作出贡献。
重视网络联盟的集聚效应
钢铁物流园区集聚着众多相关企业,钢铁物流园要将这些企业结成网络联盟,在整合各家企业掌控资源的基础上,针对物流需求设计一套“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的解决方案。园区的发展不是建立在兼并小企业的“大鱼”上,而是要起到小微物流企业孵化基地的作用。
钢铁物流园区作为专业性很强的物流园区,应结合本地区已有的产业经济环境,将钢材市场和相关企业纳入联盟,并在联盟的统筹协调下,统一标准,统一流程,统一实施各物流节点上细则,使联盟成员企业实现目的性很强的协同联动,以求取得实施最佳物流方案。
在实际运作中,必须遵循“公开、公平、公正”的“三公”原则,集中参与各方的利益诉求,集聚越来越多的企业参与网络联盟的协同联动。在协同联动中,具体设置出一套参与方利益共享的保障机制,使参与方充分挖掘企业的赢利潜能,使其投入的积极性随着利润增长而日趋提高。
实现服务多元化
随着网络联盟参与企业增多和各企业协同联动的不断加强,钢铁物流园区承接物流需求业务也会随之增量和多元化。
实现网络联盟后,园区将可利用已有资源,在完善钢铁物流的基础上,实现物流功能多元化,为本区域提供诸如场地租借、多式联运、物流基础设施租赁等服务。
此外,钢铁物流园区还可以组织团购和不定期专场拍卖,吸引相关企业关注的目光,加大园区商流和物流的流量。
此外,园区还可以与专业机构联手,共同培训中、高级物流人才;更可以根据本区域重量级企业的物流需求,设置跨区域运输,并实行24小时服务,通过打时间差,协调园区运能与城市运输之间的矛盾……通过多元服务,最终使物流作业达到高度的组织化和协同化,从而能将物流集聚优势直接转化为赢利增长。
近几年,曾经有一些钢材市场设置专项基金,鼓励驻场企业为本地加工企业提供钢材零库存服务。
但是,由于当时互联网技术尚不普及,零库存服务进展缓慢,甚至出现了有些企业借提供零库存服务名义圈钱的现象,而这些企业在本轮钢贸行业资金缺口中却栽了跟头。
其实,如果在该地区设置钢铁物流园区,园区的网络联盟可将当地众多机械制造加工企业纳入联盟成员,并与驻场钢厂设置的销售点或钢贸商进行对接,实施企业零库存管理。
对接成功后,网络联盟还将通过服务跟踪机制,提供企业资讯质量认证服务,完善和确保各类物流金融业务开展。
当然,多元功能的实施,使得网络联盟前期投入不会少。因此,钢铁物流园区应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组建由行业龙头企业牵头的股份制有限公司,落实资金等一系列必要的投入,并充分利用现有的社会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