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新闻
中钢协预测:2009年中国钢材价格将会持续低迷
关键词:中钢协预测:2009年中国钢材价格将会持续低迷  发布时间:2009-04-30

27日,宝钢下调6月部分钢材出厂价格,这也是宝钢连续第三个月降价。宝钢的钢材价格往往被称为国内钢材的风向标。那么今年钢铁行业的总体形势到底会往那一个方向发展呢?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秘书长戚向东说:“今年总体看钢价应该处在一个低位运行的状态 也就是说像去年的钢架疯长的这种形势不会出现,钢价的波动性将贯穿全年的钢铁运行过程。

 

戚向东之所以作出这样的判断,是基于以下两个原因:目前,世界各国的钢铁企业纷纷减产限产,今年一季度,全球的粗钢产量下降了39.66%,其中欧盟下降27%,独联体六国总体下降了34.59% 北美包括美国在内下降52.84% 日本下降了42.94% 韩国下降了21.73% ,同时,根据不久前全球钢铁协会的预测,今年全球钢铁需求可能会减少14.9%。作为世界钢铁的出口大国,我国钢企的前景是可想而知的。

 

此外,国内市场对钢材的需求也是持续低迷。尽管国家公布的四万亿投资拉动内需的计划中,很大一部分用在了基础设施建设上,这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刺激钢铁消费的目的,但是我国钢铁企业生产的50%-60%的钢材,实际上都是用于建筑行业。也就是说,房地产业才是真正推动钢铁行业全面回暖的动力所在,因此,在房地产业持续低迷的状况下,钢铁行业自然是复苏乏力。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周三发布报告称,2009年,由于世界经济发展的不确定性,钢材市场将受到国际需求萎缩的不利因素影响,同时也将面临着国内市场需求减弱以及供应压力较大的状况。报告认为,产品供需矛盾表明2009年市场形势不容乐观。

   具体来看,板材消费回落,热轧板材国内供需矛盾突出。报告称,国内市场板材价格在1月份恢复性上升至2月中旬后,转入下跌走势,其中热轧卷板跌幅最大。主要是热轧材产量上升明显、需求启动较为缓慢、板材库存快速增长等因素影响,以及低价板材进口资源的冲击,都使得市场信心受挫,价格不断走低,其中国内市场板材资源过多,供给大于需求,对市场带来的压力毋庸置疑。

     其次,国际市场管材消费下降,出口形势严峻。报告称,2009全球原油需求萎缩,必将造成国际市场无缝钢管需求下降;世界各地油井管消费量明显减弱,价格都在加速下滑;同时许多国家对管材类产品贸易保护有所升级,国内管材类产品出口旺盛的局面难以再现,管材出口形势将会变得相当严峻。

   不过,也有好消息:长材市场需求将好于板管带材。报告称,2008年我国长材产量同比下降了0.48%,国内消费量也只增长了1.73%,但由于国家推出多项拉动内需措施,预计2009年建筑长材的消费量将适度回升。

    报告指出,从现状来看,要使钢材市场趋于稳定,目前最有效的办法就是钢厂主动减产限产,把产量降下来,按照市场需求组织生产,坚持没有合同不组织生产的原则;优化品种结构,采取多种措施扩大出口;使国内供需保持基本平衡,只有这样,钢材市场才有可能重新转暖,钢材价格才能逐步恢复到合理价位。

    中国最佳独立见解分析师  郑东

 本月初开启的铁矿石谈判,从过程来看远比市场想象的艰难。中方所预期的价格下调40%遭遇了不小阻力。有媒体上周四报道,中国铁矿石主要的供应商之一力拓只同意降价20%。这让市场再度对钢铁业前景表示担忧。

 但对此有市场分析人士认为,就钢铁行业而言现在最大的忧患并不在于成本,而是需求难以有效提振。国信证券钢铁行业首席分析师郑东就表示,受铁矿价格下跌预期影响,预计钢材价格也会出现一定下降空间,目前钢价下跌正在反映原料价格下跌的预期。而且,问题的关键在于市场需求没有出现好转,在很多钢铁企业已开始限产的情况下,钢铁企业短期内难以走出低谷。他进而指出,钢铁价格可能在5月左右将筑底反弹。

 钢铁价格再次跌到成本边缘

 正如郑东所言,需求是目前行业面临的最大忧患。但尴尬的是,今年以来钢铁一度出现价格上涨的局面。对此,他认为这主要是宏观经济良好预期促生产与产成品库存双双上涨。一方面企业借宏观政策良好预期快速复产,以消化高价原料库存;另一方面前期,钢材价格持续上涨,主要还在于国内库存的回补,一定程度刺激了钢铁产品价格的上涨,在这两方面因素的作用下,国内钢材量价齐涨,1月份国内粗钢产量较上年同期增长2.4%,至4152万吨,而国际产量同比却下降24%,我国产量相当于当月全球粗钢总产量的48%。

 但这会产生怎样后果?

 由于投资拉动的钢材需求滞后,春节过后国内钢材明显有价无市,价格上涨难有支撑,到目前为止已经连跌四周。从国信证券跟踪的全国主要大城市平均钢材价格来看,截至3月24日,全国螺纹钢平均3480元/吨,线材平均3300元/吨,创新低;热轧平均3645元/吨,冷轧平均4323元/吨,中厚板平均3480元/吨,较此轮反弹最高点跌幅平均在10%以上。钢价再一次跌到成本边缘。

 再从钢企一季度赢利状况来看,由于钢价不振,企业利润明显受到压缩,小钢厂甚至再次陷入亏损状态。当然,对大钢厂而言,由于3月份出厂价格已经锁定,仅3月份的经营利润是可以保障的。根据郑东预计,一季度行业大都处于微利,但他分析,钢铁企业利润分化并不明显。

 外部需求依然严峻

 联系到整体经济环境,由于国际经济仍在低谷徘徊,所以钢铁出口仍继续恶化。IMF在2009年1月份再次下调2009年的世界经济增长预计至0.5%,这将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的最低增长率。IMF强调各国政府尽管采取了各种政策行动,但金融压力仍然严重,摧垮了实际经济。在金融部门的功能得以恢复、信贷市场得以畅通之前,不可能实现持久的经济复苏。

 2009年2月份美国PMI指数也只有35.8,较2008年12月份32.9有所反弹,但仍然处于历史低位。

 欧美建筑业一直是钢铁的需求大户,但从近期的情况来看欧美建筑市场也在持续下滑。美国方面,房地产领域自不用多言,而非住房类建筑支出也是连续5个月环比下降。欧洲方面,房地产支出从2008年1月份开始就持续环比下滑,非住房支出从2008年2月也开始持续环比下滑。目前美国、欧洲无论是住房还是住房类建筑支出,都创出新低,并且并没有见底的迹象。

 同时,在汽车销售方面全球仍未出现转机。汽车业的危机也没有结束,截至2009年2月,美国当月汽车销售量68.86万辆,同比下降41.35%;欧洲当月汽车销售量22.26万辆,同比下降43.23%;日本当月汽车销售量27.29万辆,同比下降37.83%。

 由于需求不振,全球钢铁生产进一步陷入低迷。欧洲钢铁联盟估计,2009年欧洲钢铁表观消费量将继续同比下降15%,四个季度进口同比增长率分别为-19.7%、-20.0%、-11.6%、11.3%。

 除了上述原因外,郑东还特别提到,目前贸易保护主义有加强的风险,这对于我国钢铁出口具有较大的负面作用。

 产能过剩严重困扰行业的正常经营

 在最近的一则行业研究报告中,郑东指出,在未来一段时间内,需求低迷与产能过剩,仍是钢铁业最大的矛盾。但就目前的情况来看,他认为,我国钢铁产能过剩问题已经严重困扰了行业的正常经营。

 众所周知,我国钢材消费的主要去向是建筑业,占我国钢材消费的49.5%左右,此外机械占18.5%、轻工占6.3%、汽车占5%、船舶集装箱占3.1%。

 但问题是,房销售面积全年月月负增长,累计下降幅度达到-19.30%。近期二手房销售虽有回暖,但就此认为钢材需求回升还为时尚早,只有当新房销售出现回升,进而拉动房地产新开工面积的增长时,房地产行业用钢需求才有可能回升。其它行业方面,轻工、汽车、船舶集装箱等行业运行也极度困难,钢材消费难有起色。国家投资将会对钢材消费有一定的拉动作用,郑东根据钢材消费与固定资产投资的相关性分析计算显示,国家主导的2年4万亿投资直接拉动的钢材需求是1.4亿吨左右和每年7000万吨,其中新增加的每年大概只有3500万吨左右,这实在难以抵销房地产下滑带来的影响。

 在钢材环节,产能过剩主要集中在板材类产品。有行业统计显示:目前我国热轧扁平材产能约2.3亿吨,而热轧扁平材需求量约为1.9亿吨。2009年扁平材产能仍将继续扩大,同比增长约4000万吨左右。在经济危机形势下,产能过剩压力显而易见。但相比较而言,长材的产能增长远落后于板材,而目前整个经济刺激方案中,需求拉动最明显的是长材类产品。因此,生产企业中,板材比例大的压力就大,也就是说,一线类钢铁企业,更加被动。而二线类企业,长材相对较多的企业,相对压力就小。

 行业底部已经确立 但回暖尚需时日

 如果铁矿石价格下降,那么钢价会不会出现更大幅度下降?钢铁需求何时能放大?

 这可能是目前投资者最为关心的话题。但对此,市场分歧较大。南京证券的万永瑞认为,钢铁企业的成本今年可以有效下降,但受供求关系影响,钢铁产品的价格难以大幅上升,今年二季度和三季度前半段出现行业复苏的概率较小。他认为钢铁行业复苏的起点最早出现在2009年9月。

 而郑东分析认为,在政策驱动及环境显著改善的预期下,钢铁需求将逐步上升,行业的底部已基本确立,钢铁行业盈利改善是可以预期的。钢铁行业虽在低迷中徘徊,但已出现二次探底的迹象。

 此外,郑东还谈到,目前重要关注点还是看宏观经济政策的刺激效应何时产生明显效果。国内汽车销售量好于预期以及1月份银行放贷增幅创历史新高都一定程度上表明了国内经济正在向好的方向转化。如果各项投资的项目能及时启动,钢铁价格可能在5月左右筑底回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