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工信部的《钢铁企业兼并重组条例》出台前夕,区域龙头们在地方政府“攘外”战略的指导下,加速了区域内重组整合之路。
河北钢铁集团下属三家上市公司唐钢股份、邯郸钢铁、承德钒钛昨日同时公告称,集团承诺在换股合并完成后立即启动主业资产注入工作,并力争在其后一年内首先将其所持舞阳钢铁股权和宣钢集团优质钢铁主业资产注入存续上市公司。
年初,为淘汰国内落后产能,增加产业集中度,在工信部出台的钢铁产业振兴规划中,明确提出以宝钢、鞍本、武钢三大央企为核心进行全国钢铁产业重组,但想象中的三足鼎立局面并未形成,各钢铁大省纷纷规划自己的产业振兴规划,通过“内整合”把央企挡在门外,本报曾报道“丢邯宝,失马钢,难啃包钢,宝钢重组步步受阻”。
河北钢铁整体上市提速
2007年时,宝钢就希望能控股邯宝钢铁,从而实现自己在华北市场的布局,宝钢与邯钢集团合作,双方各占50%股份。然而2008年底,河北省政府最终以行政性重组方式将唐山钢铁集团和邯钢集团合并,成立河北钢铁集团,超越了上海宝钢集团成为中国第一钢企,一举成为仅次于米塔尔集团的世界第二大钢铁企业集团。
失意的宝钢集团不得不以撤资方式黯然退出邯宝钢铁,至此宝钢重组河北这一算盘被迫落空。
去年12月28日,刚刚成立合资集团的河北钢铁,作出的承诺是三年内完成现有竞争性业务以协商确定的合理价格依法出售给存续公司。
如今缘何提前到一年内率先启动?业内人士道出的玄机是,河北钢铁是为了确保三家公司6月26日股东会能顺利通过本次换股吸收合并方案,而6月19日是此次股东会股权登记日。
区域钢铁龙头高效重组
3、4月份的形势发展突变,各省纷纷出台各自的钢铁产业规划,包括山东、河北、江苏、山西、等钢铁大省,还有未出规划但已有较明确构想的天津和福建,各省规划都是以本省现有钢企为核心自我发展壮大,甚至现在尚未有大型钢企的陕西也提出组建陕西钢铁集团,一时间群雄并起。
比如拥有华东地区最多铁矿资源的安徽省,则计划将马鞍山钢铁集团的规模,从年产1500万吨,提升至年产能超过2000万吨,并计划将省内铁矿资源进行优化配置,保证对马钢的供应。
陕西省今年10月前,完成以汉钢、略钢、嘉陵矿业及其他附属公司资本为主体的整合,组建汉中钢铁集团,形成500万吨钢铁生产能力。
“中国钢铁并购大局最终走向何方目前还不明朗。就现在的情况看,我们认为阻碍三大钢企并购的核心障碍仍然是利益分配机制问题。”长城证券乔培涛解释,除非是像贵州由于自身迫切需求主动引入首钢重组贵钢,地方政府都是要从并购中获得收益的,至少税收不能减少。如果三大钢企不能完美处理好与地方政府的利益分配问题,其吞并重组地方钢企的前景堪忧。“现在地方政府力量强大,工信部作为行业主管难以左右地方产业发展布局,大洗牌最终需要整个行业过度竞争后以市场力量进行整合。”
央企巨头步步受阻
例如宝钢扩张即屡屡碰壁,目前真正能拿下的只有新疆、浙江和广东三地。
央企在重组地方龙头时步步受阻,本报曾报道,多年前宝钢就曾与马钢、太钢等企业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但至今都没有更进一步的资本联合方面的进展,而曾经被宝钢觊觎的济钢和邯钢,则在当地政府的“催促”下,率先完成了“嫁入”本省钢铁集团的“任务”。
跨区域整合受阻的不仅是宝钢,以首钢为例,在搬迁曹妃甸后,对河北省钢铁业的整合也再无进展。首钢发展研究院副院长戴国庆此前在接受本报采访时曾指出,“跨省市重组进展缓慢的原因,主要是产权关系的问题。央企跨省市重组必然面临税收和人事变更等复杂问题。”(南方都市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