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新闻
出货增多钢贸商更迷茫
关键词:国内钢市,钢贸商,螺纹钢  发布时间:2012-10-22

  近几天,天气陡变,气温迅速下降,一阵秋风吹过,平添几分凉意,让人感到透骨的寒冷。

  然而,在很多地区的钢材市场,却呈现了一派前一段时间看不到的景象,让人感到些许“温暖”:拉着钢材的卡车或拖拉机不时进进出出,在路面上扬起一阵阵灰尘;大部分钢贸商门前锈迹斑斑的钢材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泛着光亮的新进的钢材……种种迹象似乎都在告诉人们:钢市回暖了,钢贸商开始卖货了。

  然而,实际情况真是如此吗?

  小钢贸商:销售情况稍好

  小钢贸商绝大部分都是和下游需求直接挂钩的,他们的销售情况往往能反映出下游的市场需求。

  10月17日,在唐山市林创商贸有限公司门前,一辆装好货物的卡车刚刚驶出,一辆重型拖拉机正在装货。当天,林创公司出货H型钢100吨左右。

  该公司总经理马林生告诉记者:“最近一段时间,包括9月份,销售情况比8月份有所好转,但9月份仅仅比8月份多卖了三分之一。”

  尽管钢材多卖了,但马林生却难以乐观起来:“价格也就上涨了那么几天,现在也平稳下来了,而且下游拿货的也不积极了。”而刚刚卖出去的100吨货,也是前些日子的订单。“现在不光是订单没有了,连询问价格的电话也少了很多。虽然现在价格看着不错,但出不了货。”马林生如是说。

  一家经营螺纹钢的钢贸企业也遇到和林创公司同样的问题,“我经常看一些分析,说什么前一段时间利好消息频出,什么钢材市场回暖。的确,有一段时间是好卖了点,我这儿生锈的那些差不多都拉走了,又补了点货。但最近卖货又不行了,有些卖不动。”该钢贸老板告诉记者。

  钢市的委靡同样影响到了这些小钢贸商的“冬储”心态。北方地区每年的“冬储”大都在1月份左右进行,距离现在还有些日子,但这些钢贸商纷纷表示,今年“冬储”信心不足。“前些年进行‘冬储’,那是毫不犹豫,肯定‘冬储’。”上述钢贸老板说,“现在不行了,不到最后时刻不敢啊,谁也看不清形势。如果到时候形势不好,我就不做‘冬储’了。”

  中型钢贸商:生意惨淡

  和荣物资有限公司总经理袁和平最近有些犯愁:往年10月份他的公司至少能卖出七八千吨圆钢,而到现在,他只卖了两千多吨。和荣物资有限公司在唐山经营圆钢的钢贸商当中可谓数一数二。“最近日子不好,货卖不动。”袁和平说。而在9月份,袁和平卖出了13000吨圆钢。9月份虽然卖了不少,但袁和平并没有得到好处。用袁和平的话是“赔惨了”。“9月初圆钢价格低,有些客户就预订了不少货,当时觉得还不错。但到了9月中后期,圆钢价格开始上涨,厂家给我的货价格也涨了不少,这一下子就亏了。”袁和平说。

  按照与客户签订的协议,袁和平1吨圆钢将近赔100块钱。“我做生意最基本的一点原则就是要诚信,之前和客户签订协议是多少钱,我就按照多少钱卖,亏了就算我自己的。”

  对于最近销售不畅,袁和平认为下游需求打不开造成的。

  前一段时间,袁和平带着几个业务员到周围的省份进行市场调查,结果令他大吃一惊:很多生产机械设备的厂子都关门了,有的只留下了一个看门的。即便是不关门的厂子,以前能三个车间开工,现在也就勉强维持一个车间。“很多50个人的小厂子,现在能留下30个人的就算不错的了。”袁和平说。“之前我们看着出货不错,但我认为不能反映出下游市场需求打开。”某钢贸老板老王告诉记者。

  在老王看来,前一段时间钢材价格持续低迷,9月初,一些小钢贸商在库存处理差不多的时,开始从中型或者大型钢贸商这里补货,“这样从账面上看,中型或者大型的钢贸商出货挺多,挺快,但实际上,只不过是钢贸商之间的交易罢了。而且按照和小钢贸商签订的协议价格,这些大中型的钢贸商甚至是赔钱。”老王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