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公布的美国、欧洲和中国4月份P MI预览值同步下滑,打破了人们年初以来对于复苏的乐观期待,世界经济前景呈现趋弱迹象。中银香港高级经济师黄少明接受南都记者采访时认为,中国经济未来数年进入调整期,全球经济进入了低增长时代。
4月中美欧P MI均大幅下滑
日前公布的4月欧元区制造业采购经理人(PM I)指数预览值跌至46.5,为四个月新低。欧元区最大经济体德国的这一指标骤降至48.8,为六个月以来的最低点。上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 F)将今年的全球增长从1月份的3.5%下调至3 .3%,并呼吁采取更多的经济刺激措施。
同时,美国4月份的预览PM I指数下降至52,为去年11月以来的最低点。中国制造业PM I指数预览值从51.6下降至50 .5,为两个月来的新低。
而今年初,机构曾普遍预计今年全球经济将加快复苏。上述数据无疑打破了人们的乐观期待,世界经济前景呈现趋弱的迹象,市场看法也开始分化。
斯坦福大学研究员孟庆轩博士接受南都记者采访时认为,欧美等主要经济体今年料将低速增长或者经济低迷,没有年初那么乐观。中国的经济增速仍处于较高水平,但也面临从外需驱动向内需驱动的转型,与之相关的城镇化是一个较大的主题,有望带来一系列制度红利。但总体而言,中国的经济结构转型是一个艰难的中长期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且各地方情况不一样。
“经济并未出现恶化。”渣打银行经济分析师李炜接受南都记者采访时分析,一季度中国的消费快速下滑,除三公消费收紧的影响外,暂不清楚其它原因,未来能否止住下滑势头仍是未知数。“我们倾向于相信消费者信心开始改善,二三季度有望看到消费企稳甚至反弹,投资也有望加速,信贷也在增长。”渣打预计中国经济全年可实现8.3%的增速。
未来10年世界经济低增长
中银香港高级经济师黄少明接受南都记者采访时认为,中国经济未来数年进入调整期,全球经济并不乐观,世界经济进入了低增长时代。
他分析,首先美国经济复苏困难重重。楼市回升动能不大,能否持续尚不确定;美国消费从去年底到现在是下降的;债务沉重始终是经济复苏和增长的巨大包袱。此外,美国经济还有结构问题,虚拟经济过盛,实体经济不足,再工业化需要时间。
欧债危机更是多年经久难解,反反复复。由于债务沉重,财政不得不紧缩,但紧缩过度又会阻碍经济发展,由此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黄少明认为,欧债危机短期看不到解决的希望,能够拖下去不引爆系统危机,已是最好的局面。
而日本经济正进入第三个“失去的十年”。目前采取新量宽政策是无奈之举。量宽刺激出口推升股市,表面上是成为了投资热点,但日本的问题主要是结构性问题,人口老化、产业老化、技术老化等都是根本问题,现在采取量宽措施无疑于饮鸩止渴。
黄少明表示,发达经济体还看不到回复正常增长的曙光。而中国经济本来是全球增长的火车头,但现在也到了必须调整的周期,30年来累积的结构性问题,没有一至两个五年计划,是调整不过来的。未来10年,整个世界经济增长都将非常缓慢,不可能恢复到2007年以前的高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