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已接近11月的下旬,每到月底,价格的下跌似乎都成为一种趋势。由于十八大之后,宏观面并没有出现明显的利好政策,因此市场预期落空,昨期螺的明显下跌似乎也在预示着钢市严冬的到来,那么近期冷轧市场是否会大幅下跌呢?笔者从以下三个方面简单阐述。
库存变化不大 资源紧缺依旧存在
据统计,16日(上周五)全国冷轧库存总量为160.33万吨,周环比增加0.24万吨。但从各个城市看,主流市场上海、乐从、天津库存均稳中有降,且华北、东北、西北和西南的库存量仍呈下降趋势。仅南京和武汉库存增加较为明显,分别增加1.29万吨和0.42万吨。由此可见,除极个别市场库存激增外,多数市场的库存仍保持在低位水平。这与我们从市场中了解到的情况基本一致,据上海、杭州和西南地区的贸易商反映,近期钢厂到货量都较少,且市场流通的资源规格仍不齐全,故当前的出货压力不大。
成本抬升 商家调价谨慎
本月各主导钢厂纷纷上调12月份的冷轧出厂价,上调幅度在50-100元/吨,高成本对市场起到明显的提振作用。目前上海1.0mm鞍钢冷盒板报4610元/吨,而11月份的出厂价为4726元/吨,加上钢厂运补150元/吨,当前上海地区贸易商销售仍有几十元的利润,利润较少。而12月份鞍钢出厂价上调70元/吨,且运补减少20元/吨,随着订货成本上升,商家利润减少,因此商家在价格调整方面比较谨慎,让利不大,市场观望情绪较浓。
市场心态开始转弱
随着市价价格不断拉高,下游采购活动受到抑制,同时因季节性因素影响,需求较为清淡,冷轧缺乏强有力的需求支撑,价格上涨已经不现实;同时,由于前期热轧价格过快上涨,市场风险累加或引发热轧价格的大幅调整,将会对冷轧市场的心态产生较大影响。因此目前冷轧市场心态并不乐观,且当前上海、重庆等个别地区的市价开始有趋弱迹象。
综上所述,在资源紧缺和高成本作用下,冷轧价格仍有较强的支撑,但受成交不佳和上游热卷的下跌影响,市场心态转弱,预计短期冷轧大幅下跌的概率不大,整体将盘整趋弱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