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国家发改委4月下旬发起的企业债监管还在发酵。超出一些市场人士预期的是,企业债监管收紧从二级市场规范起步,发展到一级市场发债申请的核查,已经波及新项目的受理环节。
昨日,业界交流群里关于发改委暂停新发债申请受理的消息传得热火朝天,但多数券商固定收益部人员均表示没有收到发改委的相关通知。
华南某券商固定收益部副总经理向腾讯财经确认了消息。“确有其事,还是上面要表达监管收紧的意思。”还有债券承销人士透露,一些机构去发改委提交新项目时才获知此事。
无论是线上公开的通知,还是线下窗口指导,企业债发行监管整体都已经收紧。
企业债严查波及新项目
继5月下旬发布核查通知之后,6月3日,国家发改委又发布了一项说明解释核查的一些细节要求。说明指出,在定义本次核查范围之外的“加快和简化审核类”时,“地方政府所属区域城投公司申请发行的首只企业债券,且发行人资产负债率低于50%的债券”,所指地方政府所属区域包括并仅限于地市级及以上城市和财政百强县,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非财政百强县不在此列。
“都是往严了说,丝毫不留余地。” 一位券商债券承销人士感叹。
国家发改委针对下辖企业债发行监管连出重拳。4月19日,发改委发布《关于进一步改进企业债券发行审核工作的通知》(957号文),将企业债申请分类为“加快和简化审核类”、“从严审核类”以及“适当控制规模和节奏类”三种情况进行分类管理;5月上旬,发改委正式通知企业债发行改为簿记建档方式,业界评论为打击了一级半市寻租空间;5月下旬,发改委发布《关于对企业债券发行申请部分企业进行专项核查工作的通知》(1177号文),进一步细化分类管理要求,组织对后两类企业债发行申请展开专项核查。
据957号文,“加快和简化审核类”的分类条件是属于当前国家重点支持范围、信用等级较高、偿债措施较为完善及列入信用建设试点的发债申请。后者要求包括:主体债券或信用等级为AAA级;由评级AA+及以上的担保公司提供无条件不可撤消保证担保的债券;资产负债率低于30%、信用安排较为完善且主体信用级别在AA+及以上的无担保债券等。
上述华南券商固定收益部副总经理指出,虽然发改委对第一类发债申请的表态是“加快和简化审核”,但符合第一类的发债申请实在不多,也是造成新发债申请全面暂停受理的原因。
时间表不明,业界期待为短期举措
核查之下企业债在发债申请环节“不进不出”,还是超出了一些业界人士的预期。这也引发了他们的抱怨,相对于证监会IPO每周更新审核信息,企业债审核的透明度仍然很低。
华东一券商债券承销人士向记者表示,尽管身处行业之之中,还是完全无法判断核查周期会延续多久的时间。“目前存量的发债申请有多少,三类申请分别占到多少,其实外界都不得而知。发改委有这些数据,但不对外公布。”
他预测,估计符合条件的还是能上报,因此在按要求进行自查的同时,新项目还不会暂停,“不至于过于悲观,影响大到要像IPO那样撤单。”
华中某券商债承人士判断,新发企业债受理暂停多为核查期间的短期举措,不过监管趋严、发行周期拉长的态势之下,企业债作为众多信用债品类的一种,吸引力也在降低。
“发改委监管的只有企业债一类,一旦新项目叫停,融资需求可能会转向其他的产品,”她说,“从这个角度考虑,也许发改委也不会有太大的动力持续地叫停吧。”
统计数据显示,5月一级市场信用债(含中票、短融、企业债、公司债,包括私募债)净融资额为2006亿元,环比4月份小幅上升,短融、中票的净发行量小幅上升,但企业债、公司债发行明显偏少。
同比来看,自2013年4月1日至5月31日,共有64只企业债发行,累计发行规模742.5亿元;对照2012年4月、5月企业债发行数量74只、发行规模1238.9亿元,均有明显缩量。
国泰君安债券研究团队在昨日发布的信用债月报中指出,发行量偏少主要源于发改委组织企业债核查,背后反映了发改委主动收缩的意图。在新型城镇化方案迟迟未出、未有新的刺激政策背景下,发改委对城投债的发行也有相应放缓的意图。
截至发稿,发改委相关部门未就此事的采访作出回应。在国家发改委财金司网站上,自2013年4月28日以来没有发布新的企业债发行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