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钢铁行业遭逢巨变,市场价格屡创新低的同时,行业亏损面积也再不断扩大。据中钢协统计数据显示,1-9月,钢铁行业实现利润910亿元,同比下降54.3%。其中,黑色金属矿采选业利润659亿元,下降5.5%;钢铁冶炼及加工行业利润204亿元,下降82.1%。
据数据统计,中厚板年内价格波动巨大,代表城市上海的主流规格14-20mm营口高低位价差达到1180元/吨之多,波幅超过25%,而截止到11月底的价格比去年同期仍低接近500元/吨。这给中厚板的生产企业以及代理商们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特别是钢厂,一方面要顶着高额的生产成本,另一方面又要照顾到协议户的利益来制定出厂价格,可谓是两头受压。
值得庆幸的是,为保证年内GDP增长7.5%目标的顺利达成,在三季度末、四季度伊始相应的宏观刺激政策陆续出台,的确在拉动内需、促进出口两方面起到积极的作用,特别是地方政府大量批复的基建项目,对钢铁行业和机械制造业带来了最为直接的利好,钢价也趁势迎来年内最高的拉涨幅度。那么中厚板厂及钢贸商们还能不能趁热打铁,借着第四季度经济稳健发展的东风,在12月里放手一搏呢?
宏观经济数据利好 下游回温
汇丰公布11月PMI初值指数升至50.4%,为13个月来首度回到荣枯分水岭上方,预示随着下游需求逐步传导至中上游、以及投资增速随基建、地产投资增速上升而回升,经济企稳回升信号明显。
另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钢铁物流专业委员会发布的最新数据,10月国内钢铁行业PMI为52.7%,较上月回升9.2%,是自今年4月份以来第一次回归扩张区间。从主要分项指数来看,新订单指数、新出口订单指数、购进价格指数纷纷重返扩张区间。其中,钢铁行业新订单指数大幅上升13.8个百分点,达到55.4%。说明在制造业回暖的带动下,钢铁行业的表现尤为抢眼,低迷已久的钢市终于回暖。
中板钢厂积极限产进行扭亏
中钢协14日发布的三季度行业数据显示,1-9月份,大中型钢铁企业累计实现销售收入26572.50亿元,同比下降6.49%。盈亏相抵后亏损55.28亿元,副会长王晓齐表示“1-9月累计亏损55亿,而四季度盈利超过50亿是很有可能的。”
在众多成品材品种当中,中厚板产业可谓是自10月份以来,减产检修力度最大,扩产最不积极的一个。在10月钢铁全行业全面好转之时,国内中板厂日均产量仅16.91万吨,为年内第二低位,仅比8月夏修时的日产量稍高。通过严格的产量控制,目前国内中厚板市场的供应已在大部分地区吃紧,因而与当前热轧卷板跟随电子盘频繁起伏的情况相比,中厚板价格更显得坚挺。
社会库存创新低
截止上周五(11月23日),统计的全国26个大中型主要城市的现货库存仅为144.74万吨,与十一长假过后的166.66万吨相比减少将近22万吨。上海作为金融交流的中心和全国最大的库存存储地,它的中板现货库存在两个月不到的时间里就减少了4.24万吨,这也从侧面体现了进入第四季度之后下游市场上的强需求。
基于上述三方面因素的考量,目前中厚板略呈供弱于求的局面,因此12月份并非全无机会。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同比去年的价差较大,很可能造成2013年价格的起点价位较低,从而影响到全年价格走势偏低的尴尬境地,这是贸易商和钢厂都不得不考虑的问题。所以为全局和中长期的发展做打算,钢企钢贸绝不会视而不见,年底前确有放手一搏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