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持续下行的宏观经济相比,上半年房地产市场依然呈现一派涨势,房价也是节节攀升。今年出台新一轮的楼市调控“国五条”在短暂的市场刺激后,可谓无疾而终。有分析表示,在经济下行压力增大的背景下,市场上对于政府可能放松房地产调控的预期有所增强,如果就业形势好转,不排除调控有更加严厉的可能,楼市调控的难度进一步加大。
国家统计局上周公布的6月70个大中城市住宅销售价格变动情况显示,新建商品住宅价格环比平均上涨0.8%,涨幅在3月达到高点后持续小幅回落。国务院2月20日出台“国五条”后,3月1日又推出配套细则。“国五条”及细则导致销售激增和过户潮,促使房价环比涨幅在3月份达到最高点。
二季度房价环比上涨压力持续缓解,调控效果持续显现。6月新建商品住宅价格环比上涨的城市有63个,比5月减少2个,其中38个城市价格环比涨幅收窄(比5月增加4个),但并没有趋势性含义。新建商品住宅价格总体上仍呈环比普涨格局。
据悉,上半年住宅新开工非常低,累计只增长2.9%(同时还有去年低基数作用,2012年上半年累计下降10.7%);同时住宅竣工面积累计增长2.7%,属于历史同期最低水平。此外,土地购置面积仍持续负增长(自2012年2月持续负增长),上半年下降10.4%。从土地购置面积和新开工面积等先行指标看,低的购置面积和开工水平将制约房地产后续投资增长(上半年住宅投资增长20.8%,比1至5月回落0.8个百分点),进而影响后续市场供给。
土地价格的居高不下,也增加房价上涨的预期。由于近期地方政府加大推地力度,房企拿地积极,土地市场持续活跃,价格连续3个月上涨,一线城市“地王”的出现,拉动周边二手房市场价格的攀升。国土部16日发布的二季度全国105个城市地价监测报告显示,二季度全国土地市场延续回升态势,其中94个城市住宅地价环比涨幅扩大。
今年4月以来,15家典型房企拿地平均成本持续上行,6月平均地价高达3939元/平方米,而根据7月1日-22日的数据,本月拿地成本已接近6000元/平方米,企业拿地成本大幅攀升。
有分析认为,在宏观经济增速放缓的背景下,房地产市场的快速发展仍是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同时在市场需求尤其是刚需提振、政策环境仍相对稳定的作用下,下半年房价仍将维持震荡上行。
房地产宏观调控的最终目的是促进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维持房价的基本稳定。分析人士表示,从现有的房地产宏观调控“组合拳”来看,短期的行政干预手段对于抑制楼市投机行为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这些政策并非长久之计。受到抑制的住房需求一旦释放,就会造成房价的反弹。面对“屡调屡涨”的楼市迷局,下一步如何促进房屋回归居住属性,调控之路难度不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