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新闻
钢贸行业变革势在必行
关键词:国内钢市,钢贸行业,产能过剩  发布时间:2013-07-22

  7月16日,由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指导,上海钢铁服务业行业协会主办的“第五届钢铁服务业发展论坛暨上海钢铁服务业行业协会六周年年会”在上海召开。

  近年来,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钢铁业遭遇到严重的生产经营困难,市场景气度有较大的下降,市场供需有失平衡。钢铁贸易、钢铁物流、配送加工等服务业在经历了依靠资源和不对称信息赢利之后,吨钢成本和融资成本大幅增加,利润空间被严重挤压。

  产能过剩、需求不旺、价格低迷、利润低薄、资金短缺等一系列行业问题日渐凸显,特别是今年以来,伴随着资金的收紧、融资成本的提高和融资渠道的压缩,不少企业资金需求压力进一步加大,钢铁贸易企业资金链断裂现象已经成为普遍。

  目前来看,我国钢铁行业形势急转直下,钢铁生产与流通企业遭遇到前所未有的压力与困难,行业变革已势在必行。会上,上海钢铁服务业行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叶黎明表示,“钢铁贸易行业如今虽然遭遇严重的生产经营困难,但它的历史定位和基础属性还在,社会经济发展不可能离开它,重要基础建设和发展还需要它,城镇化建设发展需要它。”我们相信,“目前的整体状况一定会有改变,经济形势也必然会向更稳健、更有利的方向发展,而且这种改变已初露端倪。”

  针对当前严峻的发展形势,上海钢铁服务业行业协会会长周华瑞在讲话中同样呼吁,虽然行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寒冬”,但只要大家坚持下去,就会有机会,坚持下去,就会有春天。大家要坚定信心,主动适应环境变化,有效的化解各种矛盾,转变发展方式,强化创新驱动,实现持续健康稳定发展。

  为更好探讨交流未来钢铁行业的发展方向,本届论坛还邀请到上海社科院副研究员陆震和国泰君安期货有限公司高级经济学家林采宜。

  他们在会议最后分别作题为《国际形势分析》和《宏观经济分析—等待和观望中的下半年》的演讲,深层分析了国内外宏观经济形势走势对钢铁行业所带来的影响,以及此影响下钢铁贸易企业如何逆境突围。

  据悉,钢铁贸易行业兴起也不过三十年,从1993年至2011年都是蓬勃发展的时期,最为繁荣的时候,仅上海大柏树钢贸商圈一平方公里的5000家企业,一年合计就有将近9000亿元的交易量,这在全球都是很少见的。

  而2011年之后,该行业景气度便开始急速下滑,随着各类行业矛盾集中爆发,银行信贷危机显现,整个钢铁贸易业从开始的“不差钱”到“钱紧”、“钱荒”,甚至到“骗贷圈钱”、“关门跑路”,一度繁荣无比的行业企业瞬间垮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