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7月份,是传统意义上的钢材市场淡季,价格震荡盘整,而今年却是另一番景象,螺纹钢、线材等建筑钢材价格不但不跌,反而上涨,且上涨势头不弱,这种逆势而上的现象,引起钢材贸易圈人士的高度关注。沪上颇有知名度的西本新干线工作室分析人士指出,要增强防范意识,谨防后市风险。
分析人士对最近一段时间的建筑钢材市场运行状况进行了简要的分析:从上海地区的螺纹钢、线材市场的价格变化来看,一直处于震荡上升的态势,有时上涨势头较猛,涨幅不小,3月中下旬至今,普通的Ⅱ级螺纹钢价格已从3100元/吨左右,上升到目前的3900元/吨,涨幅约为800元/吨。这其中约有一半的上涨幅度是从6月份后发生的,如此的上涨幅度,在2009年这样的宏观背景下、在钢材市场进入淡季的情况下,应该说是有些异常的。
分析人士说,近来建筑钢材市场价格的反季节而上,最主要的因素还是钢厂出厂价格上调的推动,是钢厂推动的动力所致。进入7月份之后,钢市进入淡季,而钢厂的出厂价格依然不断上调,最近华东地区的沙钢出厂价格上涨80元/吨,中天上涨100元/吨,马钢出厂价格上涨100元/吨,永钢数次追涨出厂价格……纵观所有的钢厂,出厂价格都出现了大幅的上涨,在钢厂的推动下,现货市场再度拉开价格整体攀升的序幕。
“从区域市场供需关系来看,螺纹钢市场价格的继续上扬似乎是找不出支撑的理由。供给方面,区域市场库存量虽然没有大幅度增加的迹象,但也丝毫没有减少的感觉。”分析人士说,据西本新干线统计数据显示:上海市场的螺纹钢总体库存规模呈现小幅减仓态势,目前螺纹钢库存量约44万吨,盘螺约为23000吨,线材约为85000吨,建筑钢材库存总量近55万吨,总体维持横盘整理态势。
西本新干线相关人士表示,近来螺纹钢、线材的库存量没有明显增加,而且还略有下降,主要原因是价格的“倒挂”,贸易商在进货时更加谨慎,向钢厂订货量减少,不敢大批囤货。现在市场上的螺纹钢价格挂得很高,有的达到3900元/吨以上,但一些商家连3800元/吨以下的价位,都不敢轻易接盘,这是导致时下贸易商手中现货资源并不充裕,社会库存量没有明显增加的原因,而并不是下游终端需求旺盛的结果。
分析人士特别强调的是,时下建筑钢材市场的风险在积聚,同时,风险又在后延。从需求层面来看,自今年6月份至今,市场的总体需求疲弱格局仍在延续,这种局面使得商家进货更加谨慎,因为销售不畅,减少向上游订货,操作上更趋投机的做法,也似乎在累积市场的风险。与此同时,主要钢厂产能计划安排依然不见减产迹象,总体供给应该概括为——“不缺货”。
分析人士说,从资金层面看,现在似乎都“不差钱”。2009年上半年,中国人民银行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统一部署,实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加大金融对经济增长的支持力度,货币信贷快速增长,银行体系流动性充裕。中国人民银行调整统计司初步报告,6月金融机构各项贷款较上月新增15304亿元,各项存款较上月新增20022亿元。今年上半年新增人民币贷款接近7.4万亿元,远远超过年初确定的5万亿元的年度贷款规模。资金层面的持续宽裕,使得各热点行业投机潮频现,如股市的再度回暖、再如楼市的一路攀升,这样强有力的表现,在世界经济目前的格局下,无疑是有点扎眼的。
这对钢材市场来说,同样潜伏着风险。7月银行信贷投放相比6月回落似乎毋庸置疑,但相比往年,今年7月则增加了更多的不确定性,充满变数。因此,作为钢材经营者,在当前尤其要增强风险意识,不能因为钢材价格不断看涨而掉以轻心,盲目大批囤货,而是要理智、理性地看待时下钢价的上涨。
“如果操作上继续朝着类似金融领域模式来看待钢材市场,那么危险的信号或许已经来临了。因为历史告诉我们,‘过山车’能上去,自然也能下来。外加一句,不合理的价格上去的时候越刺激,下来的时候,或者就越心跳了。”分析人士如是说。